2008年8月14日

看淡香港經濟短期走勢--陶冬

香港經濟下半年的調整幅度可能大過市場預期。筆者認為,香港出口受週邊情況影響的程度被低估,香港經濟受廣東產業空心化的影響被低估,香港的通脹壓力被低估,飛漲的租金對中小企業的打擊被低估,就業市場的逆轉速度被低估。瑞士信貸將2008年全年GDP增長的預期由4.3%下調至3.9%,乃目前市場上最低的預測。
六月份香港出口下降0.6%,進口僅微增1.3%,與五月份出口增長10.3%和進口增長15.4%形成鮮明對照。月度貿易數位波動較大,並受華南地區暴雨天氣的影響,未必可以完全做准。但是,本港對中國內地和歐洲地區貿易的急跌,卻反映出全球經濟放緩,已開始由美國向其他地區蔓延。儘管貿易在香港經濟中的地位有所下降,仍占香港GDP27%,並製造著80萬個就業機會(包括貿易服務和物流)。經濟中第一產業的出口有事,香港難有大好。
成本激增和政策上的冒進,已經將廣東省大量中小企業推向破產的邊緣。產業空心化這個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令許多亞洲經濟膽戰心驚的現象,勢必在廣東省重演。東莞企業成批的搬遷、關閉,一定對廣東省的房地產、物流業、服務業構成衝擊,同時也難免為香港經濟帶來負面影響。
香港的通貨膨脹在迅速的攀升中,能源和食品價格高企、人民幣升值的同時又美元貶值。租金今年以來更飆升30-50%,已成為通脹的主要動力。由於合約關係,租金對通貨膨脹的影響一般有兩年的週期。即使租金從今天起不再上升,租金仍會在今後兩年拉升CPI。筆者估計今年CPI可達6%。如果去除政府的減租免差餉,通脹更達6.9%。曾蔭權特首近來提出的舒緩通脹措施,媒體效應大過實際效果。
商業租金從去年起快速上升,對企業、商鋪、食肆構成重大的盈利壓力。好在內部需求旺盛,銷售活躍,部分企業也有加價能力。然而,隨著下半年經濟活動放緩,消費者實際購買力下滑,零售額難以維持在高位,企業也會調整經營策略,並有一批商鋪關門。目前香港高企的商業租金水準,與下行中的經濟週期並不匹配。
熾熱的就業市場是近兩年內需旺暢的重要支持。但是隨著企業盈利前景轉淡,工資上漲和新職位產生均會停滯,就業市場從高端專業人士到低技能工人可能出現全面逆轉。加上股市、樓市的財富效應,收入增長估計要顯現拐點,消費信心趨弱。
新加坡在今年第一季度GDP仍錄得6.7%的增長,但至第二季度則僅微增1.9%。這似乎預示著開放型的小經濟,儘管初始期的基礎面不錯,但也難以抗拒大環境的改變,資產價格、消費情緒隨之轉勢。
通貨膨脹升溫是目前香港面臨的一個突出難題,美元弱勢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港幣聯繫匯率因此受到關矚。筆者認為港幣聯繫匯率的存在價值可以爭論,但是無論北京還是港府現時都沒有調整“盯美元”政策的政治胃納。港幣聯繫匯率在可預見未來不會消失,香港經濟仍會被綁在美國戰車上,受美元利率、匯率的影響。今後兩年美國經濟對本港經濟,應該說負面因素多過正面因素。
當然香港的形勢並不算太差。按揭成本低過租金成本,為樓市提供支援。金融企業並未大量涉足次貸產品,所以金融基調依然穩健。中國經濟有回落但無大危機,可以穩定周邊經濟。企業和個人的負債水準不高,所需調整遠小過美國、歐洲。
但是經濟增長7-8%的時期已經成為過去,打工仔炒老闆的現象相信會少很多,租金也可能出現回調。筆者估計本港樓市,在今後十二個月有10%左右的下降空間。
高通脹時利炒樓,是香港人的傳統智慧。不過今天面臨的不僅是通脹升溫,還有經濟放緩。經濟不景會帶來企業和個人在現金流上的困難,對資產價格構成壓力。這是目前的通脹,與過去二十年間通脹的最大不同。當就業風險加大時,無節制的加大負債並不可取。在滯脹環境下的投資之道是,靜觀資產價格調整,為日後的抄底儲備彈藥。
(本文原載於經濟通,為個人觀點,並非任何勸誘或投資建議)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