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7日

3A Research 展博研究部--2008 回顧及展望 (一)

祝各位新年快樂,牛年行大運,大吉大利,龍馬精神,萬事如意,心想事成...
最重要係… “財源(?)滾滾來”

由於對沖基金約章問題,要等本基金後“無任何倉位時" 才可發表文章…






“現在全球焦點放在減息抗衰退,債市當然受追棒。”


3A Research 展博研究部--記者專訪(四)
http://3aresearch.blogspot.com/2008/10/3-research.html
10-3-2008
巧合地,不出幾日後:
“全球啟減息潮 澳洲大減一厘”
http://paper.wenweipo.com/2008/10/08/YO0810080001.htm
10-8-2008

有一點較少人提及關於減息至接近零的問題
多數人現在提及的,多數是究竟會出現惡性通脹定係通縮?我反而想講講另一個問題。試想想,如果你係一位差不多退休,或者已經退休的人士,辛苦左一世人,攞住一筆錢,又唔係真係多到叫做打跛腳都唔駛驚,咁樣係現今零利率的情況之下,你無工作,將來會點?因為銀行的存款利率係零,即係冇息收,但買其他野又驚連本都蝕埋,股票好,外幣好,樓好,都可能會利大本無歸;銀行推介的乜乜物物又信唔過,好多基金又搵老襯,點好?結果係:一係就再做野或遲點先退休,咁樣後生一輩大鑊,同埋間接推高失業率;一係就開唔到源,唯有節流,減少消費。我都有些擔心,今次先進地區好似美國歐洲等,會步日本後塵,消費市道出現一段長期呆滯期,可能係幾年,咁樣中國同香港就會受到連鎖的影響,到時唐英年食幾多個菠籮包都救唔到消費。

中字頭同地產股,冇運行。長期因素不會被中期反彈所影響而改變,中國的長期高速發展非常依賴出口,當美國、歐洲、日本等先進地區出現嚴重基本因素的改變導致需求崩潰,出口導向的經濟體系必受重大影響。中國過往的高速增長,建基於以上條件,但當需求大跌之下,必會導致產能嚴重過剩,經濟大幅放慢;慢慢引致消費減弱和失業上升。一般企業的表現會轉壞,銀行呆壞帳會上升。這是經濟週期向下時必經的情形,中國的經濟而經融入世界,所以不會不受影響。當中國出現上述情況,其實已經和衰退無異,香港的情況必定不會好,各行各業都會受影響,最後又係失業問題,導致地產市場不振。當經濟放慢,熱錢為何仍要留下?

從熱錢角度來看,當全球股市最後一個“避風港”都冇處容身既時候,會否係商品市場既世界呢?



3A Research 展博研究部--2008 回顧及展望 (二)


--1929 大簫條重現?







看看1929年 同現在 杜指走勢:



貼士: 1.“唔怕一萬 只怕萬一”2. “造淡既朋友慎防“終極一挾!"
似乎2009年杜指 未能重上一萬樓上企穩的話… 都有D似 80年前果時(係 1929年!!!)…
待續…









2008香港財經大事回顧


1月22日世界各地股市連環下跌,恒指收報21,757.63點,跌2,061.23點。以點數計,是歷來最大的單日跌幅;而以百分比計,是自911事件以來最大單日跌幅。

1月23日美國聯儲局提前減息四分三厘,港股收市升2,332.54點(10.72%),報24,090.17點,以點數計,是歷來最大的單日升幅。全日成交金額為1563.52億元。

2月18日新地人事巨變,郭炳湘停職

9月16日AIA的母公司AIG在美國瀕臨倒閉,在各地引發退保及贖回基金潮,AIA發聲明澄清。

9月24日 一則短訊謠言,引發東亞擠提事件。

10月13日立法會成立小組,徹查雷曼迷債風波,並在11月12日通過讓小組引用特權法進行調查。

10月20日中信泰富宣布,因炒燶外匯Accumulator而勁蝕百多億元,主席榮智健及行政總裁范鴻齡稱不知情,揭示公司管治漏洞。

10月27日恒生指數跌至最低位10,676.29點,為04年5月以來的新低。

10月至11月樓市由高位急跌,部分樓盤返回沙士價。

9月至12月各大機構紛紛裁員,香港政府承諾十大基建項目盡快上馬,有助紓緩失業率上升。

2009年1月1日

羅家聰論盡財金 我們的大鑊08

08年環球金融市場風雲變色,美國次按危機引發的海嘯席捲全球,即使新興國家如中國亦未能獨善其身,香港更有多間企業倒閉,大公司裁員。因為預言港股會跌至8,000至11,000點,而被封為「港版末日博士」的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師羅家聰,最後不幸言中,恒生指數在10月27日跌至10,676點低位,他亦因此而變得「街知巷聞」。《都市日報》在10月底邀得羅家聰撰寫專欄,逢周五見報。這次財經新聞回顧特別找他來拉雜談。

記:回顧過去一年,當初有沒有預計到,次按危機最終會引發成金融海嘯?
羅:我一直預期情況會很差,我想到會很「大鑊」,最終經濟情況與我預期差不多,但股市比我所想的跌得急了點,我所想最終的「底」,可能已出現了,現在的(指數)與我想的差不多,但跌得早了一點;息口就比我想像中落得快,但我已經是眾多評論之中,最保守的一個,我年初已說息口會變零,但無想到這樣快,08年未完就已「零」,我原本想可能是09年初。

記:但這次海嘯影響是否比預期深遠,如投資銀行因海嘯而消失?
羅:不要把事情想像得太過複雜。每一次經濟衰退,戰後的10次衰退有8次是由樓市造成。其實每一次衰退,像大蕭條,特性每次都是一樣,即衰退之前都會有一個過度擴張,過熱然後爆煲。槓桿或是借貸也好,誰借予誰,都沒有關係,總之是一些借貸,過度擴張,之後爆。你看16、17世紀開始的投機問題,甚麼藍海泡沫、鬱金香,都是這樣出來,所以今次亦是一樣。
投資銀行是甚麼?只不過是個槓桿罷了,一些超級大槓桿,無論是CDO(抵押債務證券)或是Hedge Fund(避險基金)都是同樣的東西,一些超級大槓桿,有不同名字,但基本都是槓桿,都是借了,返不到轉頭。其實,如果你今天賺一元,你就花一元,是不會有事的,亞洲的人賺一元,花不足一元;歐美的人,賺一元花超過一元。我們就其實是借以前的財富,他們是借未來的財富,借以前的財富或是借未來的財富其實都沒問題,但要是你是借以前的,你是有剩餘的,就不會爆煲,但要是你借未來,一旦周轉不來就會爆煲。所以周轉不靈是一個觸發,最終變負資產,每次大衰退都是這樣。

記:有評論說這次海嘯是製造了一個機會給中國?
羅:是,是有一個機會,但她把握不到。因為如果一些政策可以做得快一點的話,例如處理貧富懸殊差距,處理得快一點,剛好食正這一浪,就可以靠中國的內需拯救世界。其次是,如果人民幣早一點開放,政策完善得到的話,亦可以食正這個浪,可以取代,或起碼局部取代美元,但兩樣事都做不到。

記:人民幣現在開放,還可不可以追?反正現在美元勢弱。
羅:是兩件事,第一,我仍然是美元好友,我相信美元未升完,很少美元轉勢一年就玩完。美元升勢未完,還會繼續走強。第二,人民幣開放,日子當然最好選在人民幣升值的日子,但在貶值時亦可以開放。現時外幣的調整大跌應已經完結,與股市一樣,最「爽」的已過了,之後會反反覆覆,會試底,但跌的幅度不會太大。因為每次經濟周期逆轉,通常會出現恐慌,你看見股市、匯市、商品都是急跌的,但急跌一陣子之後,危機已過,信貸危機已過去,現在次按已沒有人談論,再下去是經濟問題,但經濟不會太令人意外,不會再突然股市會挫一半,再挫六成,而是「陰陰地」落,人民幣亦一樣,即使你讓它自由流動,亦不會大跌或狂跌,如果沒有狂跌壓力,沒有崩潰風險,你開放它是不會有問題。問題是,它現在其他的配套設施成不成,例如現在整條利率曲線是操控的,金融體系尚未成熟,現在開放是否有風險。總括而言是,匯率有條件開放,但其他未準備好,尚未可以。


記:我們談一談香港方面,我的感覺是,現時香港好像不再有能力自己找尋反彈動力,而只能不斷向中央攤大手板。
羅:是,是有點走錯方向,因以前香港即使是靠內地,機會是自己找回來的。以前的港英政府時代,很可能英國人有經驗,較擅長去發掘經濟機會,現在的文官好像做不到,找不到經濟動力。多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很多時依靠內地,去揣摩如何從內地政策去得到一些好處。但問題是內地是一個落後於香港的地方,若不是向先進地方取物,而是向落後地方取物,就永遠不能提升自己的層次;用股票術語是追落後,不是去尋找一些優質股份,層次沒有提升,選股不會精明。
我期望的政府是可以做到,在創意方面去改良,去發展,像歐美的文化創作,這些軟件,是內地現時做不到的。除了軟件,硬件亦有空間再去做好一點。第二,要找尋增長動力,就要向龍頭地位的方面發展,這方面香港肯定是金融或相關行業。過往只靠窩論,靠發行新股,但債市發展不及新加坡。金融的大趨勢不是返內地取人民幣業務,去向即將破產的中東國家尋求投資,而是要環球化,跨時空化,預期愈來愈多交易可以跨時做;很多環球產品,如CDO、CDS都可以在香港零售化,為何國庫券這樣安全的產品不可以零售化?如果說,香港不能發債,未能設立債市,但國庫券這類產品,是否應可以零售化,人人可以買。那香港人的投資,就不會如現在這樣賭博化,投資市場也不會變成只是大戶對賭。政府在過去十年浪費了太多時間。如果抓緊去做,香港的經濟增長動力就會回來。

記:但港交所正在發展商品期貨交易,也在開拓不同市場。
羅:是,但眼光不夠遠,
因為他一出黃金期貨,黃金價就見頂;他一出石油期貨,石油就見頂;他一向中東尋求投資,中東就破產。很多事情都是等到「個勢見頂」,他才走出來做,好像散戶買股票般。但我所講的勢,他好像看不到,或是看到但不做,我覺得很多事情可以做,但現在的政府仍然是只喜歡聽自己想聽的話。

記:到最後,我們前瞻來年,你有沒有新說法?
羅:
沒有,依然是8,000至11,000點,我維持10月初講法。未來是會反覆,會尋底,但我相信股、匯、商品急跌已過,因石油已跌至30美元了,沒有可能亦沒有空間再急跌。但與去年不同,今年我較着重睇趨勢,睇趨勢即是睇基本經濟因素,只要經濟繼續差,勢就會尋底。每次經濟衰退,收縮約維持兩、三年,香港是在第二季開始收縮,所以股市應會在兩、三年內,或早半年開始升。但股市最底是哪一點不知道,我預期會在萬多點反覆上落,09年應欠缺方向,但可炒上落市,總之見低就買見高就沽。

後記
羅家聰是一個非常爽快的人,當初找他為《都市》寫專欄,只是一個電話,說了幾句,他就答應了。其後看到他的一篇訪問,原來他同一時間為免曝光太多,影響質素,宣布減產,結束了部分報章的專欄;但卻答應為《都市》寫,作為邀稿的編輯,都有點受寵若驚。做訪問時問起這件事,為何仍為《都市》寫?「我真的是已經寫少了,你們的專欄才不過300字罷了。(笑)」他答,「當然,(回復正經)你們報紙是真的好,因為我觀察到,像你們的報紙般,真正做新聞而沒有價值判斷的報紙並不多見;而且方便,可以在三個港鐵站的車程就可以看完。哈哈!」連說話亦很直接,一如他的文章,清脆利落,一矢中的,一針見血。

記:記者  羅:羅家聰
攝影:謝麗娟、美聯社、新華社、資料圖片撰文:本報財經組

2008年10月23日

金融海嘯我學到的十件事

一 、 所 有 股 票 皆 危 險 , 不 管 它 是 藍 籌 與 否 。 藍 籌 股 中 , 我 以 為 和 黃 的 抗 跌 能 力 應 較 高 , 因 為 它 的 多 元 化 業 務 遍 布 全 球 , 可 分 散 投 資 風 險 。 過 去 三 年 , 和 黃 股 價 大 多 在 70 元 至 80 元 之 間 徘 徊 , 它 現 價 不 足 50 元 。 《 壹 週 刊 》 讀 者 的 愛 股 宏 利 , 它 的 股 價 兩 週 內 跌 三 成 , 二 三 線 股 慘 況 更 不 消 提 。 市 盈 率 低 至 三 至 四 倍 , 股 息 逾 十 釐 的 工 業 股 處 處 可 見 , 投 資 者 執 平 貨 不 知 從 哪 開 始 。

二 、 Buy And Hold 策 略 潰 不 成 軍 。 三 年 前 閣 下 以 85 元 購 入 長 實 , 其 間 股 價 升 至 155 元 , 假 如 沒 賣 出 的 話 , 這 個 理 應 穩 健 的 長 期 投 資 現 值 72 元 。 或 者 做 一 位 價 值 投 資 者 的 首 要 條 件 是 長 命 , 畢 菲 特 78 歲 仍 不 停 作 長 期 投 資 , 我 的 退 休 計 劃 非 自 願 地 延 至 60 歲 看 來 並 不 過 分 。

三 、 所 有 人 都 輸 錢 。 我 有 一 位 世 叔 伯 退 休 後 全 職 投 資 , 他 不 沾 手 股 票 , 只 玩 外 匯 , 投 資 風 險 屬 於 穩 陣 派 ; 他 對 日 圓 和 澳 元 特 別 有 心 得 。 他 的 近 況 怎 樣 ? 我 相 信 不 用 多 說 , 他 已 兩 星 期 沒 有 回 覆 我 電 話 。

四 、 金 錢 不 是 萬 物 之 惡 , 債 才 是 。 回 顧 歷 史 , 幾 次 金 融 危 機 的 成 因 都 是 負 債 過 多 , 但 借 錢 之 前 我 們 總 是 忽 然 失 憶 ; 銀 行 借 錢 給 你 和 追 你 還 錢 時 嘴 臉 的 分 別 可 以 很 大 。 時 裝 連 鎖 店 佑 威 被 債 權 人 申 請 清 盤 , 據 聞 原 因 是 公 司 無 力 償 還 銀 行 12 億 元 債 務 。 我 有 個 疑 問 , 一 間 年 賺 不 足 一 億 元 的 中 型 公 司 , 怎 可 以 借 到 12 億 元 ? 不 計 還 本 , 每 年 利 息 起 碼 七 至 八 千 萬 元 ! 這 是 佑 威 抑 或 是 銀 行 的 錯 ?

五 、 「 互 不 相 干 」 ( Decoupling ) 理 論 是 廢 話 。 發 達 國 家 和 發 展 國 家 , 股 票 和 債 券 , 外 匯 和 商 品 , 所 有 投 資 工 具 全 線 下 跌 , 最 需 要 分 散 投 資 發 揮 效 用 的 時 候 , 它 偏 偏 失 靈 。 把 雞 蛋 放 在 一 個 和 多 個 籃 的 分 別 原 來 不 大 , 結 果 都 是 輸 。 我 現 在 仍 聽 到 有 專 家 分 析 中 國 經 濟 跟 歐 美 國 家 不 同 , 不 會 受 海 嘯 牽 連 … …

六 、 股 價 低 不 代 表 它 不 會 更 低 。 大 概 是 今 年 八 月 , 當 時 中 資 股 股 價 已 大 幅 回 落 , 我 跟 一 位 我 尊 重 的 基 金 經 理 談 天 說 股 , 我 問 他 有 沒 有 優 質 中 資 股 可 考 慮 購 入 。 他 向 我 介 紹 中 海 發 展 , 解 釋 這 間 公 司 基 本 因 素 甚 佳 , 股 價 並 沒 像 其 他 中 資 股 崩 潰 , 甚 為 「 硬 淨 」 , 當 時 股 價 約 20 元 。 中 海 發 展 現 價 6 元 。 最 令 我 困 惑 的 , 是 到 今 日 我 仍 覺 得 這 位 基 金 經 理 的 分 析 沒 有 錯 。

七 、 許 多 我 們 以 為 是 聰 明 人 其 實 不 甚 聰 明 。 香 港 人 喜 歡 以 財 富 來 衡 量 智 商 ( 甚 至 人 格 ) , 即 是 財 富 愈 多 , 人 就 愈 聰 明 。 在 未 來 一 段 時 間 , 香 港 的 聰 明 人 人 口 將 急 降 。

八 、 從 今 以 後 , 不 要 再 相 信 入 行 少 於 七 年 的 基 金 經 理 。 去 年 指 上 升 四 成 , 買 盈 富 基 金 已 穩 賺 四 成 ; 稍 為 進 取 的 基 金 經 理 賺 七 八 成 毫 不 稀 奇 。 金 融 海 嘯 把 基 金 經 理 打 得 人 仰 馬 翻 , 投 資 者 目 睹 投 資 經 理 的 功 架 是 , 人 贏 我 贏 , 人 輸 我 輸 。 一 個 經 濟 盛 衰 周 期 至 少 是 五 至 七 年 時 間 , 以 後 考 慮 投 資 基 金 的 時 候 , 第 一 個 問 題 是 , 請 基 金 經 理 交 出 他 過 去 七 年 的 成 績 表 。

九 、 原 來 梁 錦 松 沒 錯 ︰ 「 有 咁 耐 風 流 , 有 咁 耐 折 墮 。 」 過 去 的 順 境 寵 壞 了 我 們 , 對 許 多 事 情 都 持 有 不 合 理 的 期 望 。 我 們 要 再 適 應 現 實 ︰ 贏 錢 不 是 必 然 的 , 贏 到 錢 很 可 能 是 運 氣 , 投 資 路 上 荊 棘 滿 途 , 輸 錢 深 淵 無 處 不 在 。

十 、 金 錢 不 代 表 一 切 。 我 三 歲 的 兒 子 不 知 道 什 麼 是 金 融 海 嘯 , 他 每 天 開 開 心 心 生 活 , 終 日 幻 想 自 己 是 管 弦 樂 團 指 揮 , 最 不 開 心 是 媽 媽 不 在 他 身 邊 。 今 天 回 家 , 大 力 擁 抱 家 人 , 他 們 最 不 介 意 你 怎 看 自 己 。 週 末 我 會 走 出 屋 外 享 受 陽 光 , 因 為 去 馬 爾 代 夫 的 度 假 計 劃 無 限 期 押 後 。

2008年10月3日

3A Research 展博研究部--記者專訪(一)


記者: 梁生你好; 好高興你能夠抽空接受今次既專訪!

展博: 不用客氣,請長話短說。

記者: ok! 那麼我就單刀直入了;你對今次既金融海嘯有看法? 救市方案成效如何?

展博: 今次既金融海嘯比我地預期既快, 言而大選前以經有投行銀行倒閉朝; 災難擴散至其他層面以至全球,詳細情況傳媒有報道…本研究部認為救市方案只會緩和投資者既情緒,令“短痛變長痛”既止痛藥。 最根本問題係樓市泡沫爆破及其缺乏監管既衍生工具,當然提供解決問題方法唔係本研究部既範圍。
這圖唔係最update; 但仍清楚顯示樓價踏入慢長既調整期:
可能到 2009年尾 回落到98年既支持位~



記者: 918 及 930 由萬六 “低位”大反彈,股市見底未?

展博: 未... 絕對未! 現在既市況係出現一隻又一隻既熊腳,急跌急升、 大上大落;成交量也是。 有人認為仍係熊二; 我們不會刻意介定什麼熊幾,另一方面從幅度來看; 我們認為幅度未夠!

這裡我列出恒指圖:
1964-1986
(其中1972至1976係唔係好似 A股呢?)



1985-現在
睇得唔清楚? 我都整理資料list 個table 出來:
歷次熊市既跌幅相距甚遠,由三成多到九成多不等,言而格老所指“百年一遇”; 918 既 16283點、即約十倍市盈率便告真正見底; 還未計地產股在新會計制度下既 “水份”…

3A Research 展博研究部--記者專訪 (二)

記者:你會唔會有d武斷呢?

展博: 你可以同時睇睇道指:

1896-1903



1903-1924
1924-1954
1954-1982

1982-1994
1994-2008



道指我都有個Table List 出來:

次按源頭既道指由高位趺幅不足三成,何來見底呢?

記者:我地背靠祖國,總會有d Decoupling嫁話?


展博: 環球股市,一環扣一環; 如要我講否定 decoupling般既學術性既問題; 肯定有排講!

本研究部把亞洲主要市場拼埋一齊; 就會發現雖然波幅不同,但幾近互相牽引~在全球一體化之下,實難有某處可以獨善其身。



3A Research 展博研究部--記者專訪(三)

記者: 即你地係大淡友啦…研究部叫“展博”不如叫 “丁蟹”啦!

展博: 我以“展博”既為名係認同堅持信念既精神; 一般人都誤解佢係永遠既大好友…正如本研究部主題“這個世界沒有專家,只有輸家和贏家。”一樣; 我地係唔信任何既專家,而係追求真理就發現自身既致勝優勢(Trading Edge) ! 言且每個人既致勝優勢都唔同,順便一提; 我認為有些人開口講“玩股票”係不恰當的; 以這樣玩票心態既人係唔會成功的。

“丁蟹”就好以一些人以為憑運氣就能在市場上成功既人一樣,從來沒有把操作看為自己既事業一樣---沒努力;沒認真;沒正義… 最終被自己既貪婪所擊敗!

記者: 那麼你看恆指底部為何?

展博: 估頂估底都係難事,而是係我用最基本既圖就可以顯示出最差既情況如何…
這幅Log圖歷年來既支持位係11000-12000左右; 以現在既情況看來,如全球各地政府努力解決困難既話; 以行政丶注資既手段“換時間”既話…就可能12000-14000左右就會見底。





盛衰有時,對抗不宜。身處急升暴跌的周期循環中,香港人需要再面對另一場 “沙士” ,希望政府財金官員有智慧去解決今次既災難。

3A Research 展博研究部--記者專訪(四)

記者: 對於一般投資者而言; 投資其他市場又如何呢?

展博: 我地唔係財演… “講到樣樣識”; 我地研究部都係專注本地股市同期貨市場,凡事都需要專注才會做得好! 老套個句“Cash is King!”你唔去亂投資d錢唔會“咬”你既!

局勢不穩,很多市場都會受到熱錢影響; 看看以下幾幅圖:

2007-2008幾個投資項目累積升幅~

套息外幣:



貴金屬:
農產品:
能源:
主要各地股市:

次按可怕; 通脹可怕,都不及上熱錢撤走可怕! 八月底有對沖基金爆煲,一下子幾個市場都回落,全球既熱錢係可以好快“蒸發”。

現在全球焦點放在減息抗衰退,債市當然受追棒。你可以請教這方面既專家!
看來時間到了!

記者: 好多謝你接受今次既訪問!


2008年9月25日

第 壹 流 : 愈 跌 愈 貴

記 得 多 年 前 讀 過 一 篇 名 人 訪 問 , 他 回 憶 在 十 年 前 的金 融 風 暴 輸 掉 身 家 , 不 過 他 強 調 自 己 看 準 風 暴 來 臨, 一 早 沽 清 手 上 股 票 , 在 風 暴 來 臨 時 他 分 毫 無 損 ,並 持 現 金 伺 機 出 擊 , 但 最 後 因 為 「 撈 底 」 出 事 。

風 暴 來 臨 懵 然 不 知 輸 錢 和 「 撈 底」 輸 錢 有 沒 有 分 別? 我 認 為 有 , 懵 然 不 知 者 被 風 暴 打 得 手 忙 腳 亂 , 失去 戰 鬥 意 欲 ,不 會 在 亂 市 中 增 持 , 可 能 會 止 蝕 離 場 。

「 撈 底 者 」 以 為 自 己 掌 握 形 勢 , 抓 準 機 會 入市 , 愈跌 愈 撈 , 可 能 愈 輸 愈 多 。 名 人 在 金 融 風 暴 中 的 死 因是 墮 入 了 「 愈 跌 愈 貴 」 的 死 亡 漩 渦 。 愈 跌 不 是 應 該愈 平 ? 讀 者 沒 有 看 錯 , 死 因 是 好 像 不 合 邏 輯 的 「 愈跌 愈 貴」 。

直 覺 上 , 一 件 貨 品 售 價 下 降 , 吸 引 力 相 對 會 上 升 ,不 過 這 個 邏 輯 有 一 個 假 設 ︰ 貨 品 不 變 質 。 偏 偏 股 票的 「 質 地 」 不 停 在 變 , 「 愈 跌 愈 貴 」 可 以 有 理 。

投 資 者 衡 量 股 票 平 貴 , 最 普 遍 採 用 的 衡 量 工 具 是 市盈 率 。 市 盈 率 是 PE , P 是 Price ( 股 價 ) , E 是 Earnings( 每 股 盈 利 ) 。 市 盈 率 計 算 方 法 是 以 股 價 ( 分 子 )除 以 每 股 盈 利 ( 分 母 ) 。 說 到 這 裡 , 心 水 清 的 讀 者可 能 已 領 悟 到 「 愈 跌 愈 貴 」 的 奧 妙 ; 股 價 下 跌 , 假如 每 股 盈 利 不 變 , 市 盈 率 不 錯 會 相 應 下 跌 , 可 是 當每 股 盈 利 也 下 跌 , 兼 且 下 跌 速 度 比 股 價 下 跌 速 度 更急 , 市 盈 率 有 可 能 不 跌 反 升 。

標 準 普 爾 公 司 根 據 五 百 間 美 國 上 市 公 司 過 去 四 季 業績 來 製 定 標 普 500 指 數 , 是 具 代 表 性 的 指 數 。 標 普500 去 年 十 月 攀 上 高 位 , 至 今 下 跌 約 二 成 , 同 期 標普 500 成 分 股 份 盈 利 卻 下 跌 近 四 成 , 因 此 從 十 月 至今 , 標 普 500 市 盈 率 從 19 倍 升 至 24 倍 。

「 愈 跌 愈 貴 」 是 投 資 者 的 死 亡 漩 渦 , 股 份 價 值 在 變壞 , 但 投 資 者 懵 然 不 知 , 單 單 以 下 跌 的 股 價 作 為 衡量 指 標 , 誤 以 為 股 價 跌 至 某 水 平 便 代 表 「 抵 」 。 一件 貨 品 平 貴 是 一 個 相 對 計 算 , 當 環 境 在 變 , 以 前 的平 貴 標 準 可 能 完 全 不 適 用 。

市 盈 率 幾 高 才 算 是 貴 ? 答 案 視 乎 多 個 因 素 , 不 過 我可 以 提 供 一 個 數 據 供 讀 者 參 考 ︰ 過 去 一 百 三 十 年 ,美 國 股 市 平 均 市 盈 率 是 14 倍 。 從 任 何 環 境 看 , 現 時24 倍 市 盈 率 都 屬 於 偏 高 水 平 , 因 此 美 股 現 處 熊 市 之說 其 來 有 因 。 但 這 隻 美 股 熊 兇 惡 程 度 似 是 有 限 , 因為 美 股 企 業 盈 利 大 幅 下 降 , 主 要 環 繞 著 金 融 這 個 行業 , 只 是 金 融 股 在 指 數 中 所 佔 比 重 不 輕 , 而 且 金 融股 過 去 一 年 須 大 幅 撇 賬 , 拖 低 了 整 體 美 股 企 業 盈 利。 金 融 股 未 來 盈 利 雖 不 致 會 急 升 , 但 盈 利 基 數 經 大幅 調 低 後 , 下 跌 空 間 有 限 。 現 時 美 股 前 景 好 壞 , 關鍵 繫 於 借 貸 收 緊 會 否 波 及 金 融 以 外 的 行 業 , 假 如 企業 盈 利 全 面 下 滑 , 美 股 不 容 易 走 出 「 愈 跌 愈 貴 」 漩渦 。

相 比 美 股 , 港 股 情 況 令 人 更 擔 心 , 因 為 恆 指 逾 半 盈利 來 自 內 地 企 業 , 我 認 為 內 地 企 業 盈 利 存 在 大 泡 沫。 內 地 企 業 盈 利 含 頗 高 份 額 來 自 投 資 ( 炒 股 ) 的 非經 常 性 收 入 , 這 現 象 眾 所 周 知 。

內 地 股 市 從 去 年 年 底 急 跌 , 理 應 會 大 幅 拖 低 內 地 企業 盈 利 , 特 別 是 「 奉 旨 」 炒 股 的 金 融 股 , 可 是 08 年已 公 布 上 半 年 盈 利 增 幅 不 錯 已 放 緩 , 但 放 緩 速 度 比我 預 計 中 慢 得 多 , 特 別 是 金 融 股 , 大 部 分 仍 有 不 俗盈 利 。 我 認 為 金 融 股 公 司 管 理 層 在 今 年 上 半 年 的 業績 上 拒 絕 「 認 輸 」 , 選 擇 用 不 同 手 法 粉 飾 業 績 , 來一 招 「 死 頂 」 , 寄 望 內 地 股 市 下 半 年 轉 好 , 到 時 所有 問 題 就 能 一 併 解 決 。 下 半 年 內 地 股 市 表 現 有 目 共睹 , 我 預 計 08 年 全 年 企 業 盈 利 「 頂 無 可 頂 」 , 將 出現 「 崩 堤 」 慘 況 , 好 戲 將 在 09 年 初 業 績 公 布 季 節 上演 。 (展博:"不謀而合!")

我 認 為 港 股 企 業 盈 利 前 景 比 美 股 暗 淡 , 因 為 港 股 的內 地 盈 利 佔 總 盈 利 的 成 分 高 。 其 實 , 談 論 港 股 我 們應 該 分 清 楚 依 賴 內 地 盈 利 和 依 賴 香 港 盈 利 的 股 份 ,前 者 前 景 不 明 朗 , 投 資 風 險 甚 高 , 後 者 基 本 因 素 穩定 , 不 少 股 份 具 投 資 價 值 。 「 金 錢 之 王 」 陸 東 近 日的 言 論 指 港 股 面 對 的 是 信 心 問 題 , 而 非 企 業 盈 利 下跌 , 因 此 「 唔 會 衰 得 去 邊 」 , 他 推 介 股 份 包 括 中 銀香 港 、 長 實 、 新 地 、 信 置 、 太 古 、 大 新 銀 行 、 佐 丹奴 等 。 細 看 之 下 , 陸 東 所 指 的 「 港 」 股 , 企 業 盈 利全 來 自 香 港 業 務 為 主 , 他 對 內 地 企 業 盈 利 看 法 又 響又 亮 。 (展博:"話中有話!")

2008年8月30日

I am not wrong,I am early.

我從事過不少行業,在加拿大做證券分析員的幾年時間,是我特別回味的一頁。一九九○年我在一間獨立證券公司工作,公司業務集中證券買賣,專注賺取佣金,不涉及投資銀行業務,因此分析員可暢所欲言。當時我入行不久,沒有資格做整個行業的分析工作,美其名負責SpecialSituations,實際是負責其他同事不會做分析的公司。因此,我所分析的公司非常「立雜」,令我「一炮而紅」的,是分析經營殯儀館的盧雲集團(Loewen Group)。

盧雲在加拿大西岸起家,不停收購殯儀館,猶如一部不會停止的機器,闖入美國市場,業務規模以幾何數字倍升,股價跟隨盈利急升,成為股市奇葩。盧雲主席 RayLoewen的名字在傳媒中無處不在,股市中人跟紅頂白,把他捧至天高,故事完美。在加拿大任職分析員的最大樂趣,是公司要求分析員著重分析的「深度」,而非「廣度」;這也是我對財經演員「逢股必懂」絕技嘆為觀止的原因。

當年我分析的公司,數目只有五至六間,對它們都有一定掌握。我從最基本做起,訪問殯儀館負責人,了解大集團收購殯儀館,究竟是一回什麼事情,「協同效應」究竟怎樣產生?盧雲故事的賣點是:收購家族式經營的殯儀館後,立即進行一連串企業化改革,例如加入專業管理、現代營銷手法、中央採購和處理等。換句話說,開源方面是二加二等於五,節流方面是二加二等於三。盧雲不停收購,公司賬目複雜至無法理解,分析員只好照單全收他提供的資料。

他的經營模式不是獨有,有一個詞語去形容不斷併購同業的做法,叫「整合者」(Consolidator)。「整合者」選擇的行業必定具備的特徵,是龍頭企業佔的市場份額不高,業內大多是散兵游勇,表面上適合「整合者」去一統天下。它曾出現於八十年代北美洲的廢物處理、錄影帶租賃等行業,初期氣勢如虹,可是最後無以為繼,甚至破產收場。行不通的原因,是所謂「協同效應」根本不存在,愈併購愈出現問題,一加一只等於二,甚至更差。投資者最初以為上市公司盈利持續每年增長三成,三十倍的市盈率不貴,但當增長速度稍有差池,便立即離棄,股價崩潰。

我訪問過多間殯儀館的負責人,發現殯儀業是一個無法整合的行業。在北美,殯儀業是一種社區服務,殯儀館以家族式經營,一代傳一代,賣點不是「平靚正」,而是關懷。殯儀館負責人低調地參與社區服務,便是殯儀業的營銷活動。殯儀館的生意來源大部分來自本區,而國籍、宗教、文化、習俗等因素非常重要。簡單說,殯儀業不可能以「曲奇餅」式去倒模出來。有收看過美國電視劇《六尺風雲》(SixFeetUnder)的讀者,應該記得主角的殯儀館也曾考慮把祖業出售予「整合者」的橋段。

我發現盧雲的收購手法令不少家族式經營的殯儀館負責人感不滿。盧雲收購後,必定提高收費,一九九○年美國殯儀服務的平均消費高達八千美元(去年是六千美元),引起消費者團體不滿;不少團體自組廉價殯儀服務,跟大集團抗衡。

計完數後,我充滿信心,寫了一份詳盡分析報告,建議客戶沽售盧雲的股票。報告發表後,引起市場爭議;盧雲先生寫了一封信給我,警告我說話要小心,保留法律追究權利云云。我心想他真的控告我,我就立即成名,但他最後沒有控告我。盧雲股價沒有因我的報告下跌,反而不停升,升至我成為行內笑柄。報告發表後一兩年,我仍堅持自己的分析,除了一小撮殯儀業人士視我為英雄(多次邀請我在殯儀業會議上發言),分析員行家和客戶則視我為傻瓜。後來我回流香港,沒有跟進盧雲。

到了一九九九年,我收到一位加拿大朋友的來信,他告訴我盧雲終於爆煲,宣布破產。報章報導這宗新聞,也提起過許多年前有一位分析員曾作出盧雲爆煲的預言。事實證明我沒有看錯,但時間上早了九年。假如客戶當日接納我的分析沽空盧雲,他們必定比盧雲先行破產。

這故事教訓我,時間性是分析的重要一環,分析正確但時間不對也等於錯。自盧雲一役,我不再相信併購後的「協同效應」,但不敢不信一個基本上行不通的併購模式,可令公司股價在一段時間(甚至是一段長時間)升至停不了。投資的時候不要糾纏對與錯,最重要的是在對的時候做對的事情。

2008年8月24日

2008年8月14日

看淡香港經濟短期走勢--陶冬

香港經濟下半年的調整幅度可能大過市場預期。筆者認為,香港出口受週邊情況影響的程度被低估,香港經濟受廣東產業空心化的影響被低估,香港的通脹壓力被低估,飛漲的租金對中小企業的打擊被低估,就業市場的逆轉速度被低估。瑞士信貸將2008年全年GDP增長的預期由4.3%下調至3.9%,乃目前市場上最低的預測。
六月份香港出口下降0.6%,進口僅微增1.3%,與五月份出口增長10.3%和進口增長15.4%形成鮮明對照。月度貿易數位波動較大,並受華南地區暴雨天氣的影響,未必可以完全做准。但是,本港對中國內地和歐洲地區貿易的急跌,卻反映出全球經濟放緩,已開始由美國向其他地區蔓延。儘管貿易在香港經濟中的地位有所下降,仍占香港GDP27%,並製造著80萬個就業機會(包括貿易服務和物流)。經濟中第一產業的出口有事,香港難有大好。
成本激增和政策上的冒進,已經將廣東省大量中小企業推向破產的邊緣。產業空心化這個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令許多亞洲經濟膽戰心驚的現象,勢必在廣東省重演。東莞企業成批的搬遷、關閉,一定對廣東省的房地產、物流業、服務業構成衝擊,同時也難免為香港經濟帶來負面影響。
香港的通貨膨脹在迅速的攀升中,能源和食品價格高企、人民幣升值的同時又美元貶值。租金今年以來更飆升30-50%,已成為通脹的主要動力。由於合約關係,租金對通貨膨脹的影響一般有兩年的週期。即使租金從今天起不再上升,租金仍會在今後兩年拉升CPI。筆者估計今年CPI可達6%。如果去除政府的減租免差餉,通脹更達6.9%。曾蔭權特首近來提出的舒緩通脹措施,媒體效應大過實際效果。
商業租金從去年起快速上升,對企業、商鋪、食肆構成重大的盈利壓力。好在內部需求旺盛,銷售活躍,部分企業也有加價能力。然而,隨著下半年經濟活動放緩,消費者實際購買力下滑,零售額難以維持在高位,企業也會調整經營策略,並有一批商鋪關門。目前香港高企的商業租金水準,與下行中的經濟週期並不匹配。
熾熱的就業市場是近兩年內需旺暢的重要支持。但是隨著企業盈利前景轉淡,工資上漲和新職位產生均會停滯,就業市場從高端專業人士到低技能工人可能出現全面逆轉。加上股市、樓市的財富效應,收入增長估計要顯現拐點,消費信心趨弱。
新加坡在今年第一季度GDP仍錄得6.7%的增長,但至第二季度則僅微增1.9%。這似乎預示著開放型的小經濟,儘管初始期的基礎面不錯,但也難以抗拒大環境的改變,資產價格、消費情緒隨之轉勢。
通貨膨脹升溫是目前香港面臨的一個突出難題,美元弱勢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港幣聯繫匯率因此受到關矚。筆者認為港幣聯繫匯率的存在價值可以爭論,但是無論北京還是港府現時都沒有調整“盯美元”政策的政治胃納。港幣聯繫匯率在可預見未來不會消失,香港經濟仍會被綁在美國戰車上,受美元利率、匯率的影響。今後兩年美國經濟對本港經濟,應該說負面因素多過正面因素。
當然香港的形勢並不算太差。按揭成本低過租金成本,為樓市提供支援。金融企業並未大量涉足次貸產品,所以金融基調依然穩健。中國經濟有回落但無大危機,可以穩定周邊經濟。企業和個人的負債水準不高,所需調整遠小過美國、歐洲。
但是經濟增長7-8%的時期已經成為過去,打工仔炒老闆的現象相信會少很多,租金也可能出現回調。筆者估計本港樓市,在今後十二個月有10%左右的下降空間。
高通脹時利炒樓,是香港人的傳統智慧。不過今天面臨的不僅是通脹升溫,還有經濟放緩。經濟不景會帶來企業和個人在現金流上的困難,對資產價格構成壓力。這是目前的通脹,與過去二十年間通脹的最大不同。當就業風險加大時,無節制的加大負債並不可取。在滯脹環境下的投資之道是,靜觀資產價格調整,為日後的抄底儲備彈藥。
(本文原載於經濟通,為個人觀點,並非任何勸誘或投資建議)

2008年8月10日

展博外話: 奧運特輯 (二)

八月八日:



晚上:



奧運開幕了!


展博外話: 奧運特輯 (一)

八日前:





遠景:

2008年8月6日

展博研究部-好書介紹"股市之神 - 是川銀藏"

在書展,朋友介紹我這本書,將一些摘要分享給大家:
是川銀藏(Ginzo Korekawa)一八九七年生於日本兵庫縣,日本股市名人。藉由股票投資,於一九八二年成為全日本個人所得排行榜名列第一,一九八三年度名列第二。人生如股市行情,是川銀藏波瀾萬丈的一生,便是最佳的寫照。他發過關東地震的財,也受過經濟大恐慌所累,宣告倒閉。他僅僅小學畢業,卻設立了「是川經濟研究所」,登上大學教壇。六十三歲時,他帶著借來的三百萬元重回股市,百發百中,成為股市之神,所得名列日本第一,但賺來的錢最後又全給課稅課光了。是川銀藏於一九九二年九月過世,享年九十五歲,被人稱為二十世紀「最後之相場師」。

投資是一場永無止盡的『修練』,不只是技巧的修練,還有心靈的修練,也唯有經過不斷的修練,讓自己心性提高、層次提高,才能跨越充滿絢爛故事、喧嘩吵雜的股票市場,回歸內心最寧靜的投資世界。"股市之神 - 是川銀藏" 摘要 : 國小畢業的是川銀藏,為投資股票,赴圖畫館專研經濟金融知識達三年,最後「悟道」結論是「資本主義不會崩潰」。

「經濟不會永遠繁榮,也不會永遠衰退。」
資本主義的經濟有一定韻律,像海浪般,有波峰,也有波谷。雖有金融大風暴,也只是經濟變動的一個波,因此經濟變動的韻律,將會反映在股市行情上。

「當經濟由波峰往下跌時,並不會永無止境地下滑,在跌的過程中,就已逐漸蓄積將來要上昇的能量;相反地,經濟由波谷往上昇時,也不會升個不停,因為在上升的過程中,就已逐漸蓄積將來要下跌的能量。」

做生意與做股票道理一樣,必須謹記三大步驟:買進、賣出、休息投資股票「烏龜三原則」:

一、選擇未來大有前途,卻尚未被世人察覺的潛力股,長期持有。
二、每日盯牢經濟與股市行情的變動,而且自己下功夫研究。
三、不可太過樂觀,不要以為股市會永遠漲個不停,而且要以自有資金操作。

投資股票,必須有「千山我獨行」氣魄。必須有徹底孤獨的覺悟,「舉世滔滔都向東,就我一人偏向西」,沒有這樣的信念與堅持,就不會成大器。

他提出「只吃八分飽」投資股市票哲學。當股市低迷時,要遵守「低價買進、高價賣出」;當股市人氣正旺時,莫忘「飯吃八分飽,沒病沒煩惱」道理,收歛貪慾,獲利了結。
「股市猶如人生,若不想背負過多的風險,就得知足,不為貪慾所惑。」他提出投資股票五大原則:
一、選股票不要靠人推薦,要自己下功夫研究後選擇。
二、自己要能預測一、二年後的經濟變化。
三、每支股票都有適當價位,股價超越應有水準時,切忌追高。
四、股價最後還是得由業績決定,做手硬做的股票千萬碰不得。
五、任何時候都可能發生難以預料的事件,因此必須記住,投資股票永遠有風險。
他同時提出兩大忠告:
一:必須在自有資金範圍內進行;
二:不要一看到報章雜誌刊出什麼利多題材,就一頭栽進去,要自己研究。
參考文章 :
1. "股市之神 - 是川銀藏", 出版社 時報文化
2. 是川銀藏:八分飽,就該賣股票 :http://tw.myblog.yahoo.com/jw!Z5Y_yWOfEQ5asIA0aUoHQFHLsA--/article?mid=403&prev=409&next=401
3. 大災難孕育絕佳的投資機會 :http://fn.yam.com/fninfo/php/article.php/199678
4. 是川銀藏投資股票哲學─烏龜三原則http://city.udn.com/v1/blog/article/article.jsp?uid=likolalo&f_ART_ID=11294
5. 米班雜感:關於是川銀藏http://maolshih.myweb.hinet.net/thought_a_trader.htm
6. 是川銀藏的啟示 散戶打敗總統府http://www.moneyq.org/forum/index.php?showtopic=640

2008年7月13日

佢地=自己-信念

公司開會的時候,當我聽到「佢地」(p.s. 香港字""有機會不能顯示) 這兩個字,我必定即時插嘴︰「佢地是誰?」一輪追問之後,多數會發現「佢地」是同事虛構出來的人物。

出現「佢地」,是因為同事所做的工作做得不夠全面和透徹,當自信心不足,便把一些理應屬於自己的責任推卸到他人身上。「佢地」的身份既神秘又飄忽,隨時移形換影,按使用者需要而百變,好使好用。

作為管理人,我認為他們一項重要職責,是要把「佢地」從下屬的思維中完全消滅︰成敗應在於自己,「佢地」從來不存在。

投資者心中也有「佢地」。「佢地托高個市出貨」、「佢地舞高舞低,賺到盡」、「佢地呢排無做,個市會牛皮」。「佢地」猶如一度力大無窮兼且隱形的力量,操控股市。「佢地」預知市場起跌,在最低點入貨,最高點出貨,永遠不會輸錢,公眾輸的錢就是給「佢地」賺去。當追問誰是「佢地」的時候,投資者支吾以對;緊迫追問下,投資者勉強的回答︰「佢地是大戶」。繼續再問誰是大戶?投資者不耐煩地答︰「索羅斯、大摩、大劉!」

問到這裡是時候收口,追問下去都沒有意思。你不忍指出索羅斯旗下的量子基金,過去幾年表現乏善足陳、大摩這類大型華爾街投資銀行的炒股業務近年頻頻爆煲、劉鑾雄的華置,證券投資方面在○八年上半年有近二十五億元的賬面虧損。

投資者心中有「佢地」這個虛擬人物存在的原因,簡單點來看,是因為他們相信股市是由一少撮神秘人操控;較深入的看,是投資者對自己不誠實,不願意花精神和時間去研究和分析投資技巧,反而是要說服自己,投資世界有大有細、有正有邪、有為所欲為的大戶和任人魚肉的散戶。

當投資這門其實不簡單的學問被簡單化之後,所有事情即時變得理所當然︰投資者認為輸錢是因為不夠「佢地」玩,跟隨安慰自己︰「輸俾索羅斯,無話可說罷」。

股市收市後,財經演員須出場作總結,我經常聽到這句台詞︰「先殺好友,再殺淡友」。實情是指數先跌後揚,但財經演員把這結果演繹成一幕生動場面︰好友先出場,一輪惡鬥後敗陣了,淡友接力補上,最後也敵不過對手,壯烈犧牲,場面悽美。我想問誰是好友、誰是淡友;最重要的是,誰殺了好友和淡友?又是「佢地」?

硬要把投資簡單地化為一句所有人都聽得明白的台詞、一幕所有人都想像得到的場面、一個所有人都可被說服的肯定結論,這全是投資的一個謬誤。指數先跌後揚的原因,可能是沒有甚麼特別原因,過程平淡,情形只不過是前期賣家多過買家,後期買家多過賣家,悽美和壯烈場面欠奉。

關於股市走勢,我喜歡曹仁超的名句︰股市短線是「投票機器」,長線是「評估機器」(編按:這是源自畢菲德的名言「In the short run, the market is a voting machine. In the long run,It's a weighing machine.」),意思是股市短線受群眾的情緒左右,他們用理性或非理性的想法下判斷,於是他們的集體情緒決定股市短期波動;長期而言,股市受整體經濟和個別企業本身基本因素支配,過程理性,可預測性甚高。若要以短期成績論英雄的話,畢菲德也經常失手,豈不是股神可能另有其人。

許多人問我,金錢之王和財經演員的分別是什麼,我的答案是兩個字︰謙卑。謙卑不是「世界仔」、不是自貶、不是禮貌,而是對自己誠實。金錢之王接受自己在一個不完美環境下投資,依賴不完美的資訊,決策過程中充滿變數,可預測性時高時低。他們清楚自己的強項,更在意自己的弱點,努力管理自己的情緒波動。他們知道自己在投資上一定會遇上挫折,但務求做到知錯能改,以誠實態度對待自己的分析和判斷。謙卑是知己知彼、是知所進退、是知足常樂。

有部分人不知道身邊正在發生什麼事情,有部分人是知道的,可是不願、不敢或不懂得怎樣面對。知道正在發生什麼事情兼且懷扎實的信念去面對的一小部分人,這就是金錢之王。我跟金錢之王的交談中,從未聽過「佢地」這兩個字。

2008年7月1日

展博天下 每季評論之 半年結 (夏) 2008

伯藍黑兩難

今年以來,原油和糧食價格持續飆升,不僅使通脹演變成為全球問題,也對全球經濟增長構成沉重壓力。美國的貨幣政策導致美元走低、石油和商品價格上升,美國通脹壓力急劇增加,美國經濟逐步陷入滯脹局面。
美息「欲加未加」的兩難處境,反映了在經濟下行風險和通脹上行風險「雙重夾擊」之下,美國已面臨滯脹陰影。

在外圍不景氣既情況下,本研究部抱着“挑戰愈大!矢志更強!!!”既精神,絕不把市況唔好做籍口,也從不認為資金操作係 “Other People Money”。 各位讀者今年上半年能否跑嬴大市嗎? 大家心裡有數,我們在乎係各位既心態,願各位績極面對當下處境,這一定係難得既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