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24日

曹仁超:恒指後市先彈後跌


以論「勢」馳名的財經專欄作家曹仁超認為,無論股票、黃金、美元, 2010致勝策略仍是「睇啱個勢」,他指 09年各國政府出手救市,今年退市。形勢變,曹 Sir亦修正恒指支持位,由 19500點下調為 18900點往後大市呈「上上落落」格局,上行介乎 19000點至 23000點,下行介乎 16000點至 23000點,而港股周一將先反彈再下跌。


避開內房黃金牛市尾聲


「揀股唔炒市」是另一致勝策略,曹 Sir建議「買定預備有 CDR嗰啲股」,首要避開內房股,窮不與富鬥、富不與官爭,你無喇喇整個地王(指富力( 2777)、雅居樂( 3383)及碧桂園( 2007)投得 255億番禺地王)咪俾人打壓囉,我擔心今年中央會續打壓內房」。而內銀股亦應避之則吉。


除 CDR概念,曹 Sir推介中移動( 941)及電盈( 008),兩隻股份「下跌風險少過 10%,升幾多就唔知……中移動 68蚊水平,我夠膽講只會有 upside(上升)!」而推介原因似乎是物極必反,「一個就衰到啲高級職員俾人雙規(指中移動副董事長張春江),一個就剛剛添完丁(指電盈主席李澤楷),之後就係發財喇」,不過中移有三網融合這個利好概念支撐,而電盈股價則有申請免費電視牌照這個利好消息承托」。至於牽動港股情緒的美股,曹 Sir表示美股自 09年 3月開始的上升浪,有可能會在今個月結束。


另外,曹 Sir提醒黃金的牛市已達「牛尾」階段,即將來臨是上落市,金價上行 1250美元(每盎斯),下行 950美元至 1050美元。

2010年1月18日

雙拼飯



更新恒指與十年前自身的拼圖,可見恒指似乎調整在即,目標18000或19000點,視乎閣下是好友【圖一】還是淡友【圖二】,不妨各取所需。好友而言,今年高點料在7月底的28000點;果如是者,全年高低便介乎18000至28000點,即上落萬點。




不管如何,如元旦拙文所指的A股波幅收窄現象,港股同樣適用。恒指於2007至08年上落二萬點,但2010至2011年間的上落料減一半至萬點左右(見圖箭咀)。可見,單邊市已不再,是故玩法有二:一是如老曹所指炒股不炒市,二是運用結構性產品。




然而,通脹漸來,股市根本不是投機首選(沒有寫錯,確是「投機」;不妨回想閣下有幾多投資是持有超過一個牛熊周期)。抗通脹者,首選TIPS及黃金,次選磚頭。




每逢商品、磚頭調整,皆是入市炒一、二年的良機。




本研究部註: A 餐 定 B 餐 ? 可參考調整既幅度同深度。




2010年1月6日

《生意經》 機會

太陽底下無新鮮事,這個道理今天又再次體驗。很多人以為自己想到新點子,但可惜並沒有去實行,最後時間過去,點子也給別人用了,有時候更是成功得你氣得吐血。老闆跟我說了一個故事,他說冰皮月餅是由他的朋友發明。

有一天,他把不同的東西混在一起,最後弄出冰皮月餅,拿給朋友試吃,每人都拍案叫絕,讚不絕口。最後他拿了那配方加入了某月餅公司,當然立即被錄用,更成功帶出新的熱潮,可惜,三個月後,那位朋友被辭退,該公司更自封是發明者。可憐的朋友當然氣上心頭,每天都覺得自己不公平,最後,雙腳一伸……老闆曾問過該朋友為什麼不自己開店子,該朋友總是有千百萬個藉口,總而言之就是不肯冒險。

其實很多人認為做生意有很大的壓力,但打工的何嘗不是每天都有壓力呢?做生意的壓力來自自己的決定,行動,主意;打工的壓力來自老闆,上司,同事。兩者有何不同?便是一個是來自自己,另一個是外來因素;市場是公平的,顧客是雪亮的,做得不好,只好怪自己技不如人。可是打工的,你做得多好,每天都是在伴虎,老闆不喜歡你,哈哈,下個月可以不來上班了,死了也不知道原因。

說回正題,大家有沒有試過要叫外賣的時候沒有外賣紙,又或者沒有電話呢?

如果有一個網頁可以讓你簡單找到外賣紙的,你會使用嗎?可能吧。

可惜重點並不是在你的身上,而是在食店。

開設一個網頁只是一萬元左右,運作費用並不高,一個管理員每月一萬元。

開站的時候免費幫店子上載外賣紙,你是店主會拒絕嗎?多個機會便多一個,反正是免費。一年後便是重點,如果你是店主,網頁突然說要收營運成本,每月收取五十元,如果不想交費的話,不要緊,網站只是把你的外賣紙移除。當一間每月以萬計的餐廳會拒絕嗎?打個廣告都要幾千元一期,五十元,哼,少看我嗎?多給你五十元小費。

香港有二萬間餐廳,算一萬間有外賣服務,再算三千間有興趣,一個月只是刊登費已經是十五萬,老闆的工作便是每天去收一百間餐廳的五十元。還沒有計算站內的廣告費用,長型的banner,popup的廣告。

可惜,慢了一步,藉口總是多不勝數,忙啊…沒有錢啊……一定成功的嗎………不同類型的藉口出現了,時間過去了。

新娘出嫁了,但新郎不是你……佢講緊O既係呢個網站:外賣王http://ohmyking.com/

2009年12月27日

傑西.李佛摩的資金管理


傑西.李佛摩說:"保留一份備用現金。成功的投機客必須隨時都擁有現金庫存,就像優秀的將軍身邊留著預備部隊為正確時刻之用,運用堅強的信念指揮軍隊,讓它為最後決定性的勝利出擊,因為將軍耐心等待所有正確因素的到來,等候所有情勢都對自己有利。"
"股市永遠存在著川流不息的機會,就算你錯失一回良機,只要稍候片刻,有點耐心,另一個機會立刻就來。不要強求,”所有”有利的條件都會站到你這一邊來的。謹記,你沒有必要時時刻刻都在市場上進出。"
"我建議將每一筆成功交易百分之五十的獲利留下來,特別是當獲利把本錢往上翻了一倍時。把這筆錢另外收起來,放在銀行裡、放在保管箱裡、或者鎖在安全的存錢盒裡。"
"和在赌場裡贏錢時一樣,這是個好辦法,不時將贏來的錢從赌桌上拿走去換成現金。在股票上大”贏”一場時正是做這件事的最佳時機。現金是你槍膛上的一顆袐密子彈,一定要留有一份現金備用。"

2009年12月11日

2010年國內節假日安排

2010年國內節假日安排
國務院辦公廳公布關於2010年國內節假日共29天,安排如下:

元旦-1月1日至3日放假公休,共3天

春節-2月13日至19日放假調休,共7天-2月20日(星期六)、21日(星期日)上班

清明節-4月3日至5日放假公休,共3天勞動節-5月1日至3日放假公休,共3天

端午節-6月14日至16日放假調休,共3天-6月12日(星期六)、13日(星期日)上班

中秋節-9月22日至24日放假調休,共3天-9月19日(星期日)、25日(星期六)上班

國慶節-10月1日至7日放假調休,共7天-9月26日(星期日)、10月9日(星期六)上班

2009年10月28日

加人工 冇你份?

(資本壹週專欄)近日特首出席某電台節目時,多位聽眾均向他表示,現時樓價經已超乎市民的負擔能力,其中一名本身為醫生、男朋友是律師的女聽眾指「連專業人士都供唔起樓」,特首只是回應「一路上車慢慢供大佢」。這段「Sound Track」成了近日城中的話題,報章也出現大量的報導。
對於特首的答案,令筆者想起「何不食肉靡」的故事。
年輕的窮忙族
某些年長一輩的朋友,偶會投訴新一代年輕人工作散漫,中英文水準又強差人意。這種投訴可能是對的,但卻不可以「一竹篙打一船人」,因為有些年輕人是非常勤力,但客觀環境卻不讓他們爬出頭來,結果成為社會上的「窮忙族」(Working Poor),即就算日以繼夜地不停工作,但生活水準依然在平均線下的族群。
這種被稱為「侵蝕日本的疾病」的窮忙族,目前全日本總數超過一千萬。他們很多都是擁有大學學位的年輕人,全年靠200萬日元以下微薄的收入糊口,每天工作非常勤奮,但由於經濟停滯不前,年長的同事又不願離開高薪職位,使很多年輕人的崗位,多年都沒有加薪及升職的機會,進入了窮忙族的困局。他們無論怎樣努力,薪金也只是勉強足夠糊口,更不要說買房子了。
筆者在二十年前大學畢業的時侯,大部份同學都很容易找到接近10,000元的工作,當時太古城每呎也只是2,000元左右,要在畢業後數年買到房子,是一件完全可能的事情。加上在九十年代中期,中高級管理層都愛移民外國,所以很多留下來的人,每年升職及加薪幅度高達20%以上。
但過了1997年以後,個人平均收入在十多年都沒有上升,截至2009年6月的統計資料,全港平均每月薪金只是11,063元,除了金融及保險活動的薪金較高外(平均每月17,022元),很多人每月收入都在10,000元以下,包括工作數年的大學畢業生。以香港的生活水準,年輕人每月不把10,000元花光已不錯了,加上薪金停滯不前,試問怎會有置業的膽量?
其實有很多人收入暴升
可能你會問:市場上不是有很多人買樓嗎?有些還是以天價成交呢!其實筆者說過去十多年的收入沒有上升,只是屬於普羅大眾;對於最高收入的一群,他們的收入簡直是「暴升」!
根據稅局統計數據及筆者的計算,對於全港收入最高的10,000位「打工皇帝」,1999-2000課稅年度的平均收入是377萬,2002-03年是376萬,但2007-08年則升至717萬,差不多升了一倍!在2000到2008年期間,年收入在100萬以上的由47,555人增至66,252人,年收入在500萬以上的由1,426人增至4,375人,真厲害。可是全港名義平均薪金指數,1999年第一季是100,今天是97.4;所以香港人收入並非沒有增加,只是沒有普通打工仔的份兒吧!

2009年10月8日

好書介紹~ 即戰力


作者大前研一所指的"即戰力"包括三種因素:
1. 語言能力 (language skill)
- 學習階段/次序是: 聽 --> 講 --> 理解



2. 理財能力 (financial management skill)
- 留意世界時事/動向及經濟, 了解及學習投資市場的基本常識及特質, 研究投資工具 (股票, 外匯等)



3. 解決問題能力 (problem solving skill)
- 找出問題中心/本質 --> 分析發生問題的原因 --> 提出解決問題的假設性/可行方法 --> 驗證假設 ; 如這個假設不能解決問題的話, 修正想法, 再成立新的假設並試驗


除了上述三種因素, 再加上:

- 終生學習的心態及適當的學習方法 (learning skill) - 多思考及分析, 不要過於依賴找出以往的解決方法/標準答案

- 會議技術 (meeting/discussion skill) - 主動參與發言 (對自己不能認同的事物提出反對言論是員工的義務); 論點要有事實根據, 合乎邏輯性
最終達到可以"設計自己的人生"的目標.

關於改善生活,佢提出:

如果經濟負擔不來,唔好勉強以廿年債務去買一些遠離工作地點或市區超小型單位。租住一些鄰近工作地點既單位,減少交通時間,住得舒服一些,金錢既使用可以輕鬆一點,多一些時間去提升自己,轉工作地點既時候考慮亦更少。到差唔多退休,才在效區或生活物價較低的地方置業養老。


如果唔係經常需要開車,唔好買車,多搭公共交通公具,以搭車既時間去睇書和學習外語。週未想和家人去效外散步,可以租車。省卻大量養車既費用及時間,我諗唔係個個人都想星期六一早去洗車洗到無哂力去玩吧。

唔好盲目相信貴價一定好,可以多考慮一下出自其他國家,有相同功能但價錢較低既產品及服務。以醫療為例,書入面提到好多歐美既人去印度做手術,因為個度技術和美國差不多,醫生英語亦好。我知道現時好多香港人都去泰國做身體檢查,都係貪個度以平好多既價錢得到好好多既服務。

關於工作,佢亦提到要提升自己"身價"及"頭銜"。身價即是自己可以勝任既野,頭銜就係曾經做過既野。係大公司做過唔算係頭銜,曾經幫公司解決過甚麼問題就係頭銜,佢不繼強調這是一個著重個人能力既社會。

本研究部都幾認同佢講既觀點,希望各位讀者睇完都有得著。

2009年9月7日

麥提爽教你買股票

因為財經佬真系講得比較崎嶇。譬如財經佬同你講,大手買入,系唔系?


其實佢真正既意思系只不過系話買一D,佢同你講買一D,就系叫你唔好賣,佢叫你唔好賣,就是叫你沽, 當佢叫你沽既時候,真正既意思就系沽都無謂。


四大金剛問:點解D財經佬講得那麼複雜,唔可以直接D講?


麥提爽:無非財經佬都系人,人要糊口,佢地做左咁多研究,梗系自己吃了先輪到你地吃,呢個系人既基本人性, 當然狗都系咁啦!


2009年8月27日

English news digest -- Hong Kong labour market

The labour market showed signs of stabilization in the second quarter, in tandem with the improvements on both domestic and external fronts, the unemployment rate, however, will continue to face upward pressure .

2009年8月19日

一個基金經理的告白




China Stocks Slump, Briefly Enter Bear Market on Loan Concern?

China’s stocks tumbled, briefly driving the benchmark index into a so-called bear market, on concern economic growth will falter as banks rein in lending.
The Shanghai Composite Index lost 4.3 percent to 2,785.58, as Citic Securities Co., the nation’s biggest brokerage, slumped 7.8 percent and China Vanke Co., the largest developer by market value, fell 5.6 percent.
The gauge has slumped 19.8 percent since Aug. 4, after more than doubling from November, as China rolled out a 4 trillion yuan ($585 billion) stimulus package. A plunge in new bank loans in July, disappointing earnings and concern the government will seek to damp property speculation has sapped confidence, driving losses close to the 20 percent threshold for a bear market.
“It’s irrational selling that has shattered market confidence,” said Larry Wan, Shanghai-based deputy chief investment officer at KBC-Goldstate Fund Management Co., which oversees about $583 million in assets. “Some mutual funds have been reducing their stock holdings as they are pessimistic about the economic outlook.”
China Everbright Securities Co., which had the smallest first-day gain of any new stock in Shanghai this year, slumped by the 10 percent daily limit today. About 10 stocks fell for each that rose on the benchmark index.
“It’s scary,” Xu Xuehong, a 64-year-old retired worker in Shanghai who had about 300,000 yuan invested in shares, said in an interview at a branch of Shenyin & Wanguo Securities Co. “The decline is too rapid; I am not going to make new investments.”
Share Sales
The market slump follows the lifting in June of a nine- month moratorium on initial shares sales that triggered about $1 billion worth of IPOs by eight companies including China Everbright, China Stat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rp. and Sichuan Expressway Co.
The Shanghai index, the world’s best-performing major market from Jan. 1 to Aug. 4, remains 59 percent below its record level on Oct. 16, 2007. Of the so-called BRIC group of emerging economies that includes India and Brazil, only Russia is in a bear market.
Chinese stocks are “extremely frothy” and investors should have an “underweight” position in the country’s shares, said Devan Kaloo, who oversees $11.5 billion as head of global emerging markets at Aberdeen Asset Management Ltd.
“I’m worried about a correction in a market that has been driven by cheap money,” said Kaloo, whose Aberdeen Emerging Markets Fund has beaten 98 percent of peers this year.
Tighter Loans
A slump in China’s July lending to less than a quarter of June’s level and disappointing earnings from companies including Yunnan Copper Industry Co. have weighed on shares.
“The current correction is reflecting the tightening in lending,” said Andy Xie, a former Asian chief economist at Morgan Stanley, who correctly predicted in April 2007 that China’s equities would tumble. “We’ve seen the peak of this market cycle.”
An estimated 1.16 trillion yuan of loans were invested in stocks in the first five months of this year, China Business News reported on June 29, citing Wei Jianing, a deputy director at the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Center under the State Council, China’s Cabinet.
The market may fall a further 10 percent, Xie said Aug. 17. The Shanghai index is trading at 30.3 times reported earnings, against 17.5 times for shares on the MSCI Emerging Markets Index, and remains 53 percent higher than at the start of this year.
The economy expanded 7.9 percent in the second quarter from a year earlier, rebounding from the weakest growth in almost a decade. Still, exports last month fell 23 percent from a year earlier, while urban fixed-asset investment and industrial output both expanded less than economist estimates.
Construction Bank
China Construction Bank Corp. President Zhang Jianguo said that the nation’s second-largest bank will cut new lending by about 70 percent in the second half to avert a surge in bad debt.
“We noticed that some loans didn’t go into the real economy,” Zhang, 54, said in an Aug. 6 interview. “I feel that some industries are expanding too rapidly. For example, housing prices are rising too fast.”
Real estate developers led today’s decline, with the China Se Shang’s Property Index falling 7.5 percent. China Vanke fell 5.6 percent to 11 yuan. Poly Real Estate Group Co., the second- biggest, dropped 5.6 percent to 23.76 yuan.
“The Chinese market is very trend-oriented because there are many individual investors,” said Philippe Zhang, chief investment officer at AXA SPDB Investment Managers in Shanghai, which oversees about $220 million. “It can rally very quickly and go down strongly as well.”
Metal Stocks
Maanshan Iron & Steel Co. fell 7.5 percent, the most in nine months, after posting a first-half net loss. Jiangxi Copper Co., China’s biggest producer of the metal, lost 8.4 percent as the metal slumped to its lowest in more than two weeks.
Everbright Securities tumbled by the maximum after yesterday advancing 30 percent on its debut. The first-day gain for the Shanghai-based brokerage trailed the average 109 percent of the seven other companies to list shares in China since the moratorium on IPOs ended.
“The rally is over,” Wu Ruiling, a 70-year-old retired teacher in Shanghai, said at the Shenyin & Wanguo branch. “All we heard is funds are exiting the market as the government tightens bank loans. If I sell, I will have big losses.”
The Hang Seng China Enterprises Index, which measures Hong Kong-listed shares of Chinese companies, dropped 1.6 percent today to 11,260.83.

2009年8月10日

Brief Market Overview

Unemployment fell by 267,000 to 14.5 million. The labour force declined by 422,000, which means the jobless rate fell because people dropped out of the work force, not because they got jobs. The employment-participation rate fell from 65.7% to 65.5%.
Nearly 5 million people -- more than a third of the unemployed -- had been out of work for longer than six months. It the highest percentage of long-term employed since the Depression.
The weak employment market continues to suppress income growth and consumer confidence, suggesting that consumers are unlikely to lead the recovery.
We believe this is important since businesses, faced with tight credit and a host potential new government burdens, appear unlikely to drive the recovery either.

2009年7月28日

一名經紀 龔耀輝

大市衝上20000點,志明的心情特別忐忑。股市起落,志明見慣風浪。當了近二十年股票經紀,指數高低,股價起跌,三更窮五更富,志明感情已經麻木,眼中只看見一堆數字出現。今次股市先跌後反彈,對志明來說,反而與生意沒有關係。他正在停牌,脫離了聽電話報價、填紙仔、落盤覆盤的繁忙日子。換以前,這種V形反彈,對於志明這位股票經紀,不單止是純粹賺佣金。能夠親眼近距離目睹一大堆股票,由無人買到大把人搶;頭的電話由三天未響過,到客仔打電話來吹水,到應接不暇,要客仔講把講快些少,這種經紀心情的谷底反彈,比起大市由11000點升上21000點,更加叫人興奮。「三年唔發市,發市當三年」,這句經紀的至理明言,志明一入行,那位坐在旁邊,在四會時代寫過黑板的前輩就已經親自傳授。
可惜,這位滿頭白髮、腰背挺直的股票高人,未能再次親眼看見這次百年一遇的股市奇景。志明停牌,還在上訴。停牌原因無謂多提,要上訴、找律師、排期,期間的心情不足為外人道。最弊,在這段期間,他唯一的謀生技能要被冰封。股票經紀要轉行,可以轉什麼?他常常自問自答,但最普遍是,當自己的基金經理,自己炒。過去半年,志明的工作就是在書房為自己操盤。看似駕輕就熟,但一涉及是自己錢,就算在股市打滾二十年的人,都不免膽怯。以往看見客戶買買賣賣,輸多贏少,自己會搖搖頭,暗笑散戶「唔識炒」。但當自己變了一名專業散戶,食粥食飯,全靠眼光手氣膽識,都咪話唔驚。話明是百年一遇,當了區區二十年經紀的志明,又怎會懂得睇透過去半年的大升市?每升2000點,志明都會先沽貨,再拋空期指,一心要在他心目中的上落市賺盡。不過,每次沽貨後都會在期指輸掉。如此策略,每次愈買愈貴,貴買貴賣後所賺的,在期指愈沽愈輸。半年過後,幸好未有把老本輸盡,但手上只剩下少量貨,六個月來零進賬。到20000點之後,還可以怎樣做?追貨?二十年來的經驗告訴他,太貴。狠沽?逆勢而行的代價,他太清楚。思前想後,他領悟到,靠炒賣自己錢過活,非常磨人。他打電話給律師,希望可以再研究他的上訴理據。志明想起那位白髮的股票前輩。

2009年5月24日

與曹仁超對話

曹仁超在訪問,論到香港中年人與年青人的矛盾,句句真話,不可多得。難得曹仁超懂得配合年青人的語言習慣,以誇張和反諷的方法表達。如不是經常看 "投資者日記",也可能不明所以。

M:MilkC:曹仁超

M:你在1948年出生,又是一個BABY BOOMER(戰後嬰兒潮)的受訪者了。

C:以中國人來說,我差不多算是最早的BABY BOOMER。在四八、四九年左右,國共內戰已到尾聲,爺爺支持共產黨,將資金搬回上海,而那時候我老竇(爸爸)在香港做生意,她到上海娶了我媽媽便回香港,我在上海出生的。五○年左右,大陸「抗美援朝」,而當時我們家族主要做煙草代理生意,抗美援朝將我們由「愛國份子」變成「黑五類」;加上當時聯合國宣佈對中國禁運,煙草到港後未能運去內地,再死兩錢!此舉對我們是雙重打擊,爺爺覺得勢色唔對,便叫媽媽帶我到香港避難三個月,於是我在三歲來香港,那才第一次見到爸爸,也不懂叫「老竇」。老竇為了氹我叫他,帶我到告羅士打大酒店(即現在的LANDMARK置地廣場)聽演奏食西餅,那時代食西餅是很「得人驚」的事情,還有食呂宋芒、上山頂…幾乎所有香港最高級的享受,都由老竇帶我去試過。他最初以為我只在香港留三個月,所以花了很多錢氹我,第一年大約花了五千港紙,大約是現在五十萬元購買力吧。後來發現我們回不了大陸,加上生意一落千丈,老竇開始酗酒,後來爆血管,再之後便過身了。我懂事時,家裡便開始變得貧窮,你可以想像我的六十年代,什麼穿膠花、油公仔、剪線頭、跟車送可樂等我都做過。

M:這種貧窮背景對你有很大影響呢。

C:坦白講,我小時不知道自己貧窮的,身邊所有小朋友都一樣,我常以為「冇飯食」先算窮,我有飯開又怎叫做窮呢?其實老竇留下小量積蓄給我們,媽媽亦很小心運用,所以我從未試過冇飯開,真正貧窮的日子不算很長。

M:那麼你從那時開始有窮的感覺?

C:現在回看,是因為太多朋友話我窮,我才知道自己窮。我認為問題在六三年老竇過身之後,他的朋友一而再地告訴我,其實我很窮。以前我常到茶樓飲茶,去食西餅,但現在不能,為什麼呢?我發現別人家裡有雪櫃、電視機,為什麼我家冇呢?因為冇錢,爸爸的朋友告訴我,因為我死老竇,很窮。窮的感覺是他們告訴我的,I WAS TOLD。最令我感受到的,是別人對窮人的歧視眼光,甚至不准許自己的女兒和我玩,怕她愛上我這個窮鬼。

M:那時代找工作容易嗎?

C:也不容易的,可以講,每個時代都有其艱難。在六十年代,找一份工作要有舖頭擔保,人浮於事,找工作並不容易,不是想做就有工作的。我在六七年中學畢業,暴動之後更難找工作,那時有工廠便做,冇就去穿膠花釘珠仔,住板間房、有飯食便行。反而我覺得現在要找工作的話一定找到,不過你們較揀擇而已。(M:以前你們的目標是搵食,現在我們的目標是發達嘛!)對啊!我曾經寫過:我們那時是搵食艱難、發達容易;現在社會是搵食容易、發達艱難。

M:現在越來越多人醉心投機,我不認為那是投資,而越來越少人工作生產,你認為這樣的社會沒有問題嗎?

C:我認為社會是圓形的,例如美國戰後四九年大衰退,有工做便很開心了;到五十年代開始興旺;到六十年代美國進入所謂繁榮期,有飯食有屋住,有安定的工作,連汽車都有,但看不到前路,所以到六十年代後期出現胡士托、頹廢派、吸毒問題等,直到八十年代初期,是美國迷失的二十年。(M:那香港的情況呢?)香港的五、六十甚至七十年代類似美國戰後,是貧窮時期,大陸不斷有廉價勞工湧入搶飯碗,老闆絕不會加你人工,窮人永遠是窮人,只有寄望下一代受教育,能夠成為香港的中產階級改善生活;(M:現在的香港類似美國的七、八十年代?)對,香港在八、九十年代至現在經歷了三十年的繁榮期,我們受過教育、有學問,而班鬼子佬(外國人)一步步撤離香港,我們對上沒有CEILING,我們REPLACE了他們的位置兼夾享受了香港的全盛時期,我們由貧窮階級進入中產階級,叻一點的更能發達!

M:那我們這一代後生的又如何?

C:但問題是,當這班人坐上中產階級的位置之後,後來的一批如何上位呢?現在你們上來,已經有我們百幾萬中產階級坐晒位,我們不會讓你們上來的!這情況類似七十年代的美國,而到八十年代後期上位的都不是中產階級,講的是INNOVATION、互聯網,二千年講的是INTERNET世代、X GENERATION。不過香港沒有X GENERATION,香港社群只得幾百萬人,如何建立互聯網呢?美國有數以億計的人口,因此能建立互聯網。

M:對啊!有年輕人投訴上一代霸著位置不讓年輕人上位呢!

C:點解我要讓個位出來?!對不對?我這個位置月入十幾萬,坐得好舒服,點解要我走啫?!我不單只不走,更專登不讓你上來!因為我沒有責任讓你上來的,這個位坐得我好舒服嘛!

M:你們那代人掌握了成功的方程式,上了位後便不斷重複流水作業,結果令到很多產業發展停滯不前呢。

C:對啊!日本也一樣!九○年代到現在都是,上一代霸著位置,死都唔改,硬係不讓你上來,所以有「望窗一族」,不過我見到日本開始有所改變了。(M:我又看不到香港年輕人凝聚了什麼力量出來呢。)所以我常說東方人有「奴性」問題,上一代人阻著,為何不反抗呢?另找商機呢?美國新一代找到互聯網、SOFT WARE、3-G、BIO-TECH等我們不懂的產業,打低美國既有的中產。當然,這班人又重複我們所做的,霸著位置,壟斷,不讓後來的上位,KILL YOU WHEN YOU ARE BABY!互聯網開始出現霸主時代,類似美國六、七十年代,我相信下一代又要用十多二十年時間去抗爭了。

M:如果我們這一代人沒有或者未能去抗爭,你會否認為是因為我們渣斗?

C:對!為何我們可以隊冧班鬼子佬取代他們,而你們不隊冧我們呢?(M:渣斗之處在那裡?)唔敢隊冧我地囉!我在七二、七三年已經在《明報》寫文章:「鬼子佬滾回老家去!」因為將來是我們的,JARDINE?WHO ARE YOU?WHEELOCK?WHAT'S YOUR NAME?HUTCHISON?乞人憎呀!我在七十年代已經預言三行時代結束,十大地產商時代來臨,我們要做HERCULES(神話中的大力士),只要讓我們雙腳著地,連地球都能抬得起!所以我們兩腳著「地」,利用香港的房地產,就可以隊冧班鬼子佬!那年代讀大學的精英,畢業時便曉得「GOOD MORNING!SIR!」、「YOUR MOST OBEDIENT!SIR!」,六十年代大部份精英最大理想是守規矩做公務員,但最後被我們這班反斗星打低晒!我們這班不服從的,有錢便買地、冇錢的買地產股,最後成為贏家,身家比他們多得很呢!我們憑著香港的房地產撈了一大筆,叻的就像李嘉誠,而這遊戲自七十年代玩到一九九七年,然後再冇新的地產企業出現,亦不能再以房地產創造明天了。

M:你所講的利用房地產的HERCULES,不單只隊冧班鬼子佬,仲隊冧埋我們這班下一代喎!因為你們碌卡碌埋我們那張啊!

C:不是你們,是四代人。第一,我們冇樓的上一代;第二,我們這一代冇樓的;第三,下一代冇樓的;還有大陸出來冇樓的。所以有四代人做我們的奴隸嘛!我們一代人搵了你們四代人的錢嘛!(M:呀~Orz…)做乜你們這代人咁蠢,仲被我們呃!一出身便整個龜殼你孭,爬下爬下,你做乜孭個龜殼呢?(M:呀~Orz…)「孭個龜殼做蝸牛」是我們SET出來的RULES嘛!點解一定要遵守我們的RULES呢?

M:即是說我們自小接受你們的教育,要尊師重道、便宜莫貪、沒有不勞而獲、要守規矩,然後一出社會便上了你們的當呢。

C:對啊!要不是哪裡來四代人養我們一代呢?有些學校提倡什麼知識博大、性格優雅,講出來堂而皇之,但對出來社會做事可能沒什麼幫助。我可以教你的,不是你的人格會否優雅,而是「如何在不犯法的情況之下發財」,這其實是大學應該提供的教育,但這些都不能公開,說出來便會被責罵為「衰人」。欺負弱小,我每日都做:回家食飯,食魚、牛、豬…這個世界永遠都是有智慧的動物食冇智慧的,「死蠢」就當然被人吃掉,但是,這些都不能寫進我的投資日記嘛。(M:你們那一代人講一套做一套,還教我們做隻死蠢的豬呢!我們徹底地被整了!)作為農莊的主人,WHY SHOULD I TEACH THE PIG TO SING?冇理由教隻豬去唱歌㗎!只要你們聽教聽話、乖乖地做豬仔,那我就有豬肉吃了!對不對?聰明的人要THINK OUSIDE THE BOX嘛!要超越上一代,就不要一味聽教聽話,永遠成為上一代的COPY。

M:今時今日在香港可以不買樓不買股票嗎?

C:你也可以去上海玩嘛~到了大陸的時候,你在社會上層,九七年後在大陸面對的環境,就類似我們在七十年代面對著你們。這個世界一定會有上層與下層,你在上層便成為既得利益者,唔好運在下層的話,你便是被剝削那班。這世上無論什麼制度都有剝削者和被剝削者,我們這一代人是剝削者,而你們是被剝削者嘛!就算是我比你勤力工作,我的財富最多比你多一個開,何解現在我的身家比你多十個、一百個開呢?因為我在剝削你嘛!你不知道嗎?我八元買匯豐銀行股票然後一百六十元賣給了你嘛!我們這一代人的成就建基於你們身上嘛!

M:你對年輕人有什麼建議呢?

C:年輕人不反叛就冇資格做年輕人,我主張年輕人反叛的,但要知道這世界不是你玩晒,所以要PLAY ACCORDING TO THE LAW,要在法律框框裡面造反,最多被人家話不道德,但要做法律容許之下的事,即是做一個「合法而不道德的人」!你們有兩個方法。第一,就好像我們在六十、七十年代覺得唔服氣,「點解要去GOOD MORNING!SIR!」?於是我們就去玩一瓣鬼子佬不懂的,去炒地皮,最後會德豐(WHEELOCK)、和記(HUTCHISON)、怡和 (JARDINE)都輸了。你們為何不去玩一瓣我們不懂的?沒理由去葡京搵何鴻燊玩嘛!每一代人都要找突破點去隊冧上一代,你們這一代人連找破綻都不去想不去做,又如何突破呢?我們很多人的死穴是「恐共」,我們身光頸靚,不夠膽去大陸玩,而你們身無分文就應該去闖,這是第二個方法─將我們成功的方法拿去另一地方玩。今時今日的香港人一定要學懂兩件事:第一,ASSET ALLOCATION,資產配置;其次是STOCK PICKING,即揀股票。

M:我們在香港一定冇得玩嗎?

C:你們在香港一定唔夠我們玩,第一,遊戲規則是我們SET的;第二,我們在香港搵老襯搵了幾十年,財雄勢大;還有,「喂~阿曾、阿任,點睇呀?搞搞佢啦~整個勾地政策啦~」阿曾與我們是同一輩的,大家碌地沙玩大,我一個講唔掂,十個如何,我們是一群人,不單只這一群,連官都是自己人,都是同一代,都有共同語言的嘛!WE ACT THE SAME,WE THINK THE SAME!有默契的,我們信奉同樣的價值,「嘩~冒牌BEATLES來港!」便一窩蜂湧去聽了,我們都是聽THE BEATLES長大的一代嘛。

M:房地產一日在你們手中,一日都仍然由你們話事呢。

C:沒錯,房地產不跌,你們又如何上位呢?你們賺埋賺埋的錢只得三個選擇:第一個選擇─買樓,一炮過,供一世,條命賣給我們;第二個選擇─租樓,凌遲,每個月割一塊肉;第三個選擇─瞓街。你們跑不掉的,甫進入這個系統,就不斷被我們吸水,我們是SUCKER,大概由十個傻佬供養我們一個,所以我們必定很肥的,所以我們飲得起十多萬一瓶的紅酒,因為PAID BY YOU,NOT PAID BY US嘛!香港被我們DOMINATE,不單只房地產,是所有的都被我們控制了。

M:你們這班人的價值觀是「錢就是一切」,你覺得這是正確的。

C:炒樓炒股票有什麼問題呢?(M:全港市民都炒樓炒股票也沒有問題?)你們不炒樓炒股票,誰來接我們的貴價貨呢?我們的貨大部份在七、八十年代建立,在九十年代派給你們嘛!所以見你們在九七年接樓的時候,我覺得你們是傻佬,我們從每呎一百元炒至一萬元,炒了一百個開還接貨?!就算每呎四千元去接貨都是傻佬,每呎四千元都賺你四十個開!我太太說,我什麼都沒有,只是有錢;而你們什麼都有,只是沒有錢!我一直相信「錢就是一切」,但這一兩年開始覺得不是了。(M:為什麼呢?)有時都唔知賺咁多做乜,以我太太的理論講:第一粒鑽石就話嚇親我;第二粒鑽石,略有驚喜;第三粒,你應酬我嗎?第四粒,我覺得討厭;到第五粒鑽石,喂,搞搞新意思吧。現在班有錢已經多錢到癲癲地亂花錢了。(M:那就不要賺太多,漏一兩粒鑽石可給我們吧!)幹嗎要給你?而且這可不是我一個人決定,是一組人的決定。

2009年5月3日

動盪既日子



動盪既日子裡, 我忽然想起......

2009年4月24日

謝國忠:下次牛市的唯一希望 / 熊市反彈將現多次 股市已成現金碎紙機


全球市場和經濟的蕭條將持續經年,只有中國能夠成為全球經濟復蘇的希望

全球股市在過去的幾個月裏出現了劇烈反彈—平均上漲了20%到30%。那些此前利潤直線下滑的公司們,如今開始向外界傳達對於未來的信心—當然,也就意味著投資者應該給他們更多的資金支援。不過我的建議是,暫時還是握緊你的現金,因為這只是一場迴光返照。全球市場正在經歷一輪綿延的熊市,這種形勢將至少持續到2010年。如果政策制定者們將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幾種刺激手段而不是改革重組上,蕭條可能還會持續更長時間。
現金仍然為王。也許將來有一天,現金會由於央行們瘋狂開動印鈔機而變得不安全,那時候你會願意將現金換成石油、黃金等資產。但在這樣惡性通脹的情況發生之前,現金仍是安全的。

下挫的股市、房地產市場和大宗商品市場已經將很多人踢出了富豪俱樂部,但聰明的投資者在更早的時候就抽身而出,現在握有充裕的現金。在蟄伏數月之後,這些人渴望採取些行動。不過,那些難以按捺投資衝動的人們很可能在市場的反復中遭到損失。這種熊市中的反彈在接下來兩年中還會出現很多次,而這會傷及那些此前躲過下跌行情的投資者。現在的股票市場已經變成現金碎紙機。
  絕大部分天真的投資者仍然將股市看作財富的源泉,認為大跌之後總是伴隨著買入的機會。但實際上,這樣的美妙回憶恰恰成為引誘不謹慎的投資者重新入市的 鴉片。過去三十年的股票市場發展,只能當作一種例外情況來考慮,而並不是常態。即使是巴菲特,也只不過是幸運地趕上了這個好時候。美國的上一次熊市持續 整整十年;日本股市如今的表現比25年前還要糟糕;南韓的股市也低於20年前。如果你相信長期而言股票市場為你創造財富,你得首先確保自己能活足夠長的時間。

  美國和歐洲已經陷入20年前在日本和南韓發生過的結構性熊市之中,原因有二:第一,對於之前過度消費型經濟的糾偏將使經濟增長持續低迷,因此可以預期經濟總量在未來不會迅速變大;第二,還有諸如老齡化社會等更加緊迫的問題需要處理。

  美國的銀行業救助計劃是本輪反彈的催化劑,而與前任財長鮑爾森相較,現在的政策並沒有任何值得注意的不同之處。市場之所以出現了不同的反應,是因為此前的恐慌情緒已經持續了太長時間,市場心態已經調整到可以將這種計劃向積極方面解讀了。

  美聯儲將斥資1.15萬億美元購買由政府擔保的債券這一決定成為導致市場樂觀主義的另一原因。它們的主要目的是保持抵押貸款的低利率,以穩定美國住房市場。但是,增發貨來保持利率低位只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奏效,而最終則會導致美元崩潰。

  本質上,美國正在依靠財政泡沫來保證經濟的活力。正如IT、住房和抵押債券市場曾經發生過的事情一樣,美元的泡沫也終將破滅。我認為美國資產的價格將隨著財政泡沫的破滅而最終落入谷底,或許是在2010年。

  過去二十年的市場經驗告訴投資者,應該趁市場看起來將要觸底的時候買入,因為此時通常伴隨著一個V字反轉的行情。但是如果你認為現在也會如此,那就犯了一個大錯:此刻不會有V字型的復蘇,甚至很可能不會有恢復行情。市場和經濟將在谷底運行數年。而下次牛市的唯一希望,可能是中國拾起美國丟失的地位。中國有著將可以領導全球的經濟規模和發展速度。但中國也必須改變其以出口和投資為導向的經濟模式,並採取三項改革措施:

  1. 放開人民幣匯率控制,開放資本賬戶並將所得稅降至目前的25%的水準。這些措施將吸引全球的富豪和天才們來到中國,上海將成為超過倫敦和紐約的全球金融中心。

  2. 將政府所持有的國有股票還富於民。這一措施的首要影響是能夠創造5000億人民幣的居民消費,並進一步促進經濟的良性運行。

  3. 設計25座超大城市,每個能容納3000萬人口。這些城市將被允許自行發債以支援其發展,這樣,這些城市就能將住房價格維持在低位,並借此吸引購買者。同時,政府應該設立相應的抵押貸款方案讓城市的建造者—農民工能夠買得起自己建造的住宅。

  中國擁有在20年之內變成一個發達國家的巨大潛力。下一個牛市也將來臨,但催化劑不是華盛頓正在採取的那些措施,而是中國。

2009年2月8日

萬變,不離其宗

去年今日,恒指雖跌至二萬五點以下,但相信沒有人會料到2008 年是這麼差勁。當時,我們已料到股市會跌、經濟會衰退,但亦料不到兩房會被接管、投資銀行會全軍覆沒、全球聯手減息、要花上很多千億.....

今年又會有什麼料得到或料不到的大事?綜合製作本刊的五人意見,即管瞎猜一下。
奧巴馬遇刺。坊間對此亦存疑慮,不過隨着奧巴馬上任,市場逐漸醒覺到他並非「生神仙」,面對這個超爛攤子,即使已能對症下藥,但亦見效需時。普遍相信,初任蜜月期很快過去,一如去年馬英九上任般。我們姑且不去估計其被遇刺的機率,但假設出現那又如何?要是其政策不濟,遇刺未嘗不是好事;要是政策奏效,其班底肯定功不可沒,大局亦未必會因一人遇刺而有大變。換言之,是否遇刺的分別可能沒所想般大。

美元或美債崩潰。隨着華府狂發鈔票狂發債,有人或對美元、美債崩潰深信不疑,認為是遲早之事。不過,倒過來想,假使真的崩潰了,之後如何?全球改用歐元、轉持歐債?請別忘記,歐元也好不了多少。歐息一樣直指向零,只是步伐稍慢;歐元的增速一樣很快,去年的M2 增長一直逼近10%;而近期德國國債亦需求下降......美元美債仍未有替代品,實在想不到可以怎樣崩潰。

國家破產。有冰島在前,這已不是天方夜譚。雖然近期希臘、西班牙及愛爾蘭皆在名單之上,但卻不算主要大國,破產的影響相對有限。儘管如此,投資了這些國家的機構亦難免損失慘重,估計尤以銀行為甚,前景未許樂觀,相信這會是今年的最大風險。
那大國破產又如何?其實道理跟美元美債一樣,如果某大國可以破產,不少大國肯定受累,或至瀕臨破產。要是齊鬧破產,那倒沒問題了。大家一齊瘋狂發鈔、發債,問題自可解決。市場可以不買嗎?或許最終全球人民會對那些政府徹底不信任,但除非那些政府同時被拉倒,全球才會出現極度混亂的局面。但估計發生的機會微乎其微。

中國衰退。張五常曾有一文,題為「保零也艱難!」張氏看中國,素來甚準,儘管大家不願意見到,但這機會是不能抹煞的。儘管官方沒有公佈按季比的經濟增長,但從按年比數據推算,GDP 很可能已出現季比收縮,連續兩次便算衰退──這是坊間理解的衰退。衰退無大不了,每個國家都有的,關鍵是如何處理。目前催谷內需的政策方向正確,但問題是需時多久。估計復甦之前,應該來不及以內需彌補這衰退的缺口。

其實,以上提到的皆是「可料到的」,料不到的,真也無法想像出來。料到也好,料不到也好,即使事件不同,但相信也是與衰退有關,處理的方法應不會有大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