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4日

環球透視:一場不見血的世界大戰開始了

中國昨拒絕美國提出的中美日三方會談,討論釣魚台主權問題,強調釣魚台主權只是中日兩國的問題,與美國無關。雖然中國拒絕與美國進行這場主權牌局,但其實一場涉及層面更廣泛、參與國家更多的世界戰爭已經開始了。美國聯儲局推出第二輪量化寬鬆措施( QE2)前夕,全球硝煙四起,熱錢將由美國蜂擁地向全球散射。為抵擋熱錢導彈來襲,中國上月已經祭出加息盾牌,最新穿起防彈裝備的是澳洲及印度,昨先後宣佈加息,希望遏抑熱錢湧入引發的通脹。美國經濟已失去活力,為求自保,聯儲局不惜單邊瘋狂印鈔,發動以貨幣為主的世界大戰,新興國只好負隅頑抗,阻止熱錢無節制地湧入,將傷亡降至最低。這場不見血的熱錢攻防戰爭,雖然不至於像上世紀兩次世界大戰般,塗炭生靈,但如果任何人認為自己可以袖手旁觀,便太天真、太儍,因為超級泡沫爆破的威力,等如在經濟領域的原爆,結局一樣是屍橫遍野。
破壞力比核武更甚
這場由美國發動的戰爭,令人想起在前總統尼克遜時代擔任財長的 John Connally的名句:「美元是我們的貨幣,你們的問題」( The dollar is our currency, but your problem)。不消說,美國當然意識到美元作為全球儲蓄貨幣,是他們手上最強勁的武器,威力及破壞力比核武還要厲害。不少專家批評, QE2無法令美國經濟持續性復蘇,但 QE2的威力不在於馬上激活經濟,而是要避免美國陷入日本式通縮。聯儲局主席伯南克 8月率先拉開戰幔,表示有需要時再推 QE2,美元自此至今下跌逾 7%。當年被美國推入迷失 10年的日本亦宣佈加碼買資產泵水入市場,央行更破天荒計劃曲線買股票。被喻為金磚四國( BRIC)大腦的巴西財長 Guido Mantega宣佈,貨幣戰爭已爆發,是為讓新興國名正言順,推出阻止熱錢流入的措施,印度及南韓隨即築起防護盾,中國也在上月突然加息。由於 G20施壓,傳聞美國或修正 QE2策略,由一次過大開水喉改為唧牙膏式。大量熱錢導彈(美元)全球四散幾可成定局。至於彈藥數目(放水規模),專家估計,規模或比 QE1的 1.7萬億美元更多,美元貶值未見底,資產超級泡沫繼續脹大。
手持港元將成炮灰
以美國及日本在全球的經濟力量,兩國放水炮製熱錢導彈,其他國家根本難以抵擋,強如歐盟及英國亦可能陪玩,成為「放水會」的一分子。中國為首的新興國可動用的武器,不外乎升值及加息等。無論新興國用甚麼武器,都不能與美元這種儲備貨幣的威力比拼。危機之中,「現金為王」一直奉為金科玉律,這場由貨幣貶值引發的不見血戰爭,港人持有港元等同持有瘋狂貶值的美元,戰爭期間會目睹因貶值引發的資產價格狂升,戰爭完結後將承受惡性通脹。幾可肯定的是手持港元坐以待斃的人,將會成為戰爭炮灰。

2010年10月30日

展博天下 大市分析

由 238 到昨日既228 相信完成第一階段調整, 預計好友嘗試反彈但阻力重重!

月中波動可能加大… 超過220-240既範圍 不難!

特別鳴謝: 本基金得到持有人批准, 可以不定期繼續發佈文章。

2010年10月28日

旺市輸身家,不離五大關鍵

自己的收費股評,設有答問服務。七月時,留言者稀,一旦發問,不離「XX股大跌後,應否止蝕?」誰知三個月後,「天地翻覆慨而慷」,群眾戰意激昂。留言數量,暴增數倍,如飄瑞雪,四方湧至。九成問題,都是「XX股前境如何?能否長揸?睇幾多?」正是:自己答到氣咳,同事打到手跛。隻隻似股皇,人人賭身家。

散戶低斬高追,在股海打滾多年,早已見慣。正如之前寫過:「這是最好賺的一季」,難得個市有勢,一湧而上,人類本性,無謂道德審判。「也是刀鋒舔血的一季」,一馬平川,首重風險管理。風險管理做好,明知是泡沫,明知是刀山,明知是鬥傻,仍能一無所懼,炒到爆煲為止,又不致失手時,一鋪清袋。

普通人,市旺終輸大錢,不離五大關鍵詞:高位、大注、周期股、流嘢增長股以及溝招。先說流嘢增長股,二字記之曰:「概念」,例如新能源、新材料,市升時講到似層層,幾年後的前景,如何淒美動人、可歌可泣;但市況一逆轉,就會發現持股概念無限、盈利有限。殺傷力更大的,是低位時的揀股標準,嚴格至極,小小暇疵,就敬謝不敏,嫌乜嫌物。到大市氣勢如虹,就仿如醉酒佬,豬乸當刁嬋,狗屎垃圾股,也狼吞虎嚥。低位驅逐良股,高位囤積廢股,通往財務地獄的路,就是這種「忽然手鬆」揀股法所鋪成。

周期股,則是時勢做英雄。例如油價升,油股例跟。市一轉差,油價回調,油股遭殃。07年油價舊幾水時,中石油(
0857)廿蚊,估計不少散戶,至今仍「長線投資」。周期股「花無百日紅」,「花開堪折直須折」,莫求天長,莫求地久!

高位、大注,一體兩面。散戶在低位,股票平賣時,縱不破位追沽、清倉離場,也會限注出擊,賭得極細。捉正反彈,都只贏雞碎咁多。要恒指升足幾千點,連環怒破阻力,才毅然將注碼加大幾倍。牛勢仍在時,注碼放大回報,獲利自豐。但一旦回調,由於注碼倍升,受創亦以倍計。之前雞仔注,啄啄吓贏的碎米,極速煙銷雲散。越高越瞓身?祝君好運!

最大鑊,是溝招。投資,越低越買;價格上升、遠超合理值,減持、沽出(FA入(貨),FA出(貨))。而炒股價動力,不怕高追,只怕無勢,無勢就沽(TA入,TA出)。單獨運用時,撤退機制明確,問題不大。最大忌:明明不熟股票基本因素,本擬短炒, 在股價上升後,忽然溝招, 反用低能故仔,將價升合理化,自我洗腦: 人多擠逼, 就係堅嘢! 最終誤中流嘢, 本來只輸5-10%,變成輸幾成落樓,平白多輸冤枉錢,委實捉蟲!查實無做功課,難辨好壞,更難言conviction。既非越低越買,不如以價為憑,嚴控損失, 最為安全。

高位細注。維持手緊。FA入,FA出。TA入,就TA出。配合期權運用,縱然炒到爆煲,風險驟減。

2010年10月20日

亞太股市回套內地股市先跌後升

*2010-10-20 *

亞太區股市普遍有回套,內地股市就先跌後倒升。上海股市低開後曾經跌近百分之二,但內地金融股升勢強勁,上証綜合指數半日收市倒升十九點,深圳股市更升超過百分之一。人行加息令外圍投資者憂慮市場氣氛轉差,紛紛沽貨獲利,日經平均指數曾跌超過百分之二,是七個月低位。澳洲市場擔心中國加息,令中國對商品金屬需求下降,澳洲股市同樣受壓,跌近百分之一。

市場人士相信內地加息港股有機會借勢調整

*2007-08-21 *

內地試驗「資金自由行」,刺激恆生指數早段升超過一千點,但收市只升一百三十三點,有市場人士相信,內地宣布加息,港股有機會借勢調整。恆指星期一急升一千二百點後,星期二再裂口高開六百三十二點,但散戶反而顯得審慎:「(大市)都有隱憂,分分鐘會回落,現在是上落市的格局,會大上大落。」散戶的擔心並非無理由,恆指早段一口氣上衝最多升一千零二十一點,午市日圓回升,市場憂慮套息交易拆倉潮再次出現,大市急速滑落,收市只升一百三十三點,報二萬一千七百二十九點,成交一千一百六十七億元,期指更加倒跌並且出現低水。收市後內地宣布加息,有分析員認為,港股有機會借勢調整:「藉着今次加息,令港股經過兩日的累積升幅後,可能會在這水平先行整固,甚至某些(股份)可能在高位,會趁勢獲利回吐,但直接對港股的影響,我相信負面壓力不是太大。」港交所最多升一成一,收市只升百分之六,匯控更加轉升為跌。獲准獨家辦理「資金自由行」的中國銀行曾經升一成二,收市只升百分之三。

2010年10月16日

恆指出現三白武士!! 亢龍有悔?



《易經》(“易”,音同“亦”)又稱《周易》,是中國最古老的文獻之一,並被儒家尊為「五經」之首。《易經》以一套符號系統來描述狀態的變易,表現了中國古典文化的哲學和宇宙觀。它的中心思想,是以陰陽兩種元素的對立統一去描述世間萬物的變化。廣義的《周易》包括《易經》和《易傳》。
《易經》分為《上經》三十卦,《下經》三十四卦。由于《易經》成書很早,大約在西周時期,文字含義隨時代演變,《易經》的内容在春秋戰國時便已不易讀懂,因此春秋戰國時代的人撰寫了《十翼》,又稱為《易傳》,以解讀《易經》。普遍認為《易經》最初是占卜用的書,但它的影響偏及中國的哲學、宗教、醫學、天文、數學、物理、文學、音樂、藝術、軍事和武術。自從十七世紀開始,《易經》亦在西方流傳。
上九說「亢龍有悔」,亢的意思是高、高亢。上九是這個卦裡最高的一個爻,它在所有龍裡最高,那麼他還是稱龍,因為上面這兩個爻還是龍,第五個龍是天龍,上面這個龍也是天龍。下面這兩個龍是地龍,中間是人中龍,所以最上面這天龍,是亢龍,飛得太高了,高處不勝寒,太高了就是曲高和寡,我學得最多,我已經比皇帝還厲害了,你比皇帝還厲害,有人理你嗎?沒有,因為大家都不敢去跟皇帝打交道,所以你這個時候變成亢龍。
亢龍有悔,有悔的意思是什麼?就是不要爬那麼高,因為九五是最好的位子,你為什麼超過九五?表示不對,這就叫做過,過猶不及。過猶不及的意思就是超過跟沒有到達是一樣的意思,所以你超過等於還不夠的意思,我已經過了,過了就是不及。 所以當超過而不及的時候,就說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因為太高的龍,在上面後悔了,後悔爬了那麼高,這時候盈不可久,因為你爬到最上面這叫做盈,盈就是滿,滿所以不可久。因為任何一個東西都不可以滿,老子說「滿招損」,所以你太高就招損,大家都嫉妒你,大家都討厭你,就會掉下來,所以這個位子是不會持久的。

2010年10月15日

投機無速成 進步靠筆記

殿堂級交易員Paul Tudor Jones,被問及改進投機的秘訣,答曰:「從錯誤中學習,得著,遠比深究成功為多。」 (One learns that most from mistakes, not successes.)德國股神科斯托蘭尼,征戰沙場多年,也如此勉勵後進:「只有仔細分析失敗,才能從中獲利,況且,虧損嚴重的投機活動,要比獲利的投機活動,更值得分析。」

投機,從來不需百戰百勝。失敗犯錯,絕不可恥。正如科老經典《一個投機者的告白》所言:「虧損與獲利焦不離孟,孟不離焦,而且終生陪著投機家。成功的投機家,在一百次交易中,獲利五十一次、虧損四十九次,他就是靠這差數為生。」

錯後反思,改之,上上。思而不改,上。錯而不思,「過咗去,咪算囉…」,下。唔認錯,更去改寫歷史、自己呃自己,最等而下之,卻是人之常情。打滾廿年,看見只有5%的投機者,會認真刻意反思,持續糾正。股市贏家極少,輸家極多,其理在此。

每次教投資課程,未教招式,必先咿咿哦哦,苦口婆心,勸一眾學生,大勝也好、大敗也好,持之以恆,寫好投資日記。或怨:「妖,睇statement咪得囉,唔駛咁麻煩!」全不明走寶在何處。1985年,索羅斯著手撰寫《金融煉金術》(Alchemy of Finance),將行軍佈陣時的買賣理據,以及長線觀點,詳細筆錄,思想更為清透。十五個月內,大勝115%,「可能是史上,一介作者著書所獲的最大報酬。」(It was probably the highest honorarium ever received by an author for writing a book.)《金融煉金術》,實是炒神的投資筆記。

又例如彼德.林治(Peter Lynch),每當發現一隻好股,必定花上數小時,將公司的賣點、成功關鍵,以及潛在中棍之處,精煉成一個老嫗能解、童稚能懂,而又能夠在兩分鐘內present完的「故仔」。每當兵慌馬亂、熊軍肆虐時,從筆記中翻查,由於生門、罩門,已經刨得滾瓜爛熟,除非基本因素未如預期,步速仍能保持,不會心隨價動,自亂陣腳。

投資日記,三大原素:買賣明細、分析理據和心理狀態。心理狀態,重中之重,留待下回分解,現先解釋其餘兩者。要快速建功,提升戰力,檢查過去戰役,勝敗何因,會是捷徑。例如Stock Market Wizards中的Mark D. Cook,1992年預備出征U.S. Trading Championship,翻查自己過去廿年的投資筆記,發現一個定律: 逢周二戰力最強;一到周五,則輸多贏少。何解?命格使然?非也? 周一尚未入局,周二熱身完成,體力充沛,猛虎出押,勢不可擋。有前無後,段段放盡,末段力弱,周五時鬥志下滑,決心不足,回報遂低。看似低能,但如非有筆記可查,一個橫跨廿年的pattern,要發現之,亦不易。Mark Cook嘆曰:「這絕對是我晉身高手的轉捩點。」結果?由平平無奇的trader,變成1992的U.S. Trading Champion。當年回報率為563%!

記曰:投機無速成,功夫點滴積。進步靠筆記,檢討極得益。

2010年9月23日

導語︰金九銀十聽說過嗎?

吃陽澄湖大閘蟹得注意了~金九銀十“蟹 最肥

母蟹黃最好的時候在陰歷8月中旬9月的時候吃最好,吃公蟹的話,肉最濃最鮮美的時候要比母蟹稍微晚點,也就是9月底10月的時候,有些公蟹的膏等那個時候也長好了。
今年中秋前的幾天,幾乎就是“蟹〞上市的時間了,此時,公蟹母蟹都比較好了。有消息稱,具體上市日期是9月16、17號。那今年中秋、國慶算得上吃“蟹 的佳節了﹗八月份錯過了吃蟹的朋友可不能再錯過了﹗

阿蘇 為賺兩億 重讀「幼稚園」 2010年9月20日

有人經歷大病之後,看淡名利,食評家蘇施黃(阿蘇)卻反其道而行,5年前知道自己患上癌症時,驚覺原來家人很擔心她的財政狀,因而在病癒後,誓言10年內要賺2億元。為達到目標,將過去成就抹去,當自己「重讀幼稚園」學做生意,更不恥下問,四出請教已賺了兩億元的高人。

大病後 反而奮發搵銀

阿蘇說,在大病之前,她的人生目標很簡單,就是求開心。吃喝玩樂是阿蘇的開心泉源,以往在求學時期,返學亦只為求有同學陪玩,「會考得3分,有人問我你在哪裏讀書,我說我只是返學,沒有讀過書」。當時雖然已有電台、電視台、寫稿等收入,但都給阿蘇拿去求開心,所剩無幾。

第一個目標年賺千萬已達成

直至2005年底,突如其來的癌症令她收入大減。「當時要做電療,有日見精神好點,約朋友去tea(飲下午茶),落樓之後,整個人像拔了電掣般,立即返回屋企。當時其他工作都停了,剩下電台一份,收入只夠交租及生活費。」結果,他做建築生意的哥哥,開了一張支票給她。阿蘇拿支票,赫然發覺自己50歲人,在家人眼中原來還未長大。

病癒之後,她立志搵錢。2006年她定下第一個目標:一年賺千萬元。她透過把自己的節目由有線電視搬到更多人收看的無電視,結果成功在3年後(去年)達標。

賺了千萬元後,她要再為自己定一個更長遠的目標。「我計過自己一年使費300、400萬元,老豆老母90歲都未『瓜』,我不想過百歲,但今年55可能還有45年命,這樣乘起來,就要1.6億
元,於是我決定齊頭,10年內要賺兩億。」

阿蘇說在演藝界,她自問已算大學畢業。但要從商,就要當自己重讀「幼稚園」。於是她四出問人意見,當然是找那些已有能力賺兩億元的人,其中原來包括精電(0710)行政總裁蔡東豪及壹傳媒(0282)主席黎智英。

蔡東豪教路:無本生利 不炒股樓

蔡東豪告誡阿蘇,要賺兩億,做什麼都好,第一,一定不要從口袋中拿本出來。第二是「斗令」都不要想靠炒股炒樓,因為這是靠運氣。

要無本生利,阿蘇說令她「爆頭」。但後來她開始明白蔡東豪的苦心。「今年年初有個朋友辭了工,跟我說想開火鍋店,他儲了200萬元,我跟他說你不如把那200萬元給我吧。單靠你想著火鍋店有得做,就拿錢出來,一定蝕死你。」

阿蘇說自己請教人之後會很聽話,「做生意自然會想租個辦公室,請人,但有開支你就好易死」。所以,她現在做節目,也沒有自己的製作公司,將所有工作外判,自己只要埋位做節目,就有錢袋落袋。

她賺兩億的大計,由《蘇Goods》的品牌開始,她說兩年前已註冊了這商標。第一步籌備生產鮑魚、魚子醬及西班牙火腿三樣貴價食品。「試驗場一定要細,當年我先做有線電視,Market(市場)較細,可以告訴你什麼是對,什麼是錯。所以要先做小量,做大了就沒有回頭路」。

大花筒老來學節制

她「無本生利」的算盤是請朋友到她家吃過鮑魚後,就請大家付錢落單,然後她才買貨,一來不用囤積,二來不用自掏腰包買材料。阿蘇連印《蘇Goods》產品的Catalogue(介紹單張),也計過度過。「他們說要10元一張,我話殺了我咩。結果我決定用手畫,然後影印。」連串起Catalogue的戒指圈,她也到內地張羅,最後在阿里巴巴網上訂貨。

做慣「大花筒」的阿蘇,55歲來學節制。「上帝一定要你學滿師,然後才會讓你上天堂的」。

撰文﹕龍彩霞、高志堅

2010年9月14日

譚紹興研討會筆記

牛二上落: 19000- 23000

短期回調: 9-15 TO 10-15

推介:1398 回收票據(穩) 939 ROE 超強 (大上落) 1288 減肥 (但等低位)
BANK 組合: 最好 一大一細 e.g. 939 +3968

386 (抵) 338/1033 博私有化

2628 (抵) 20-25 重注

牛二中期推介行空股, 行運股 : 1138 1919
2866(抵)

489 (領導股)

2823 睇 2600 點 守唔守到 守唔到 睇 2500 點

老散問題:
不是推介:
耐防股:有排插 688 1109 Cash is King 等候低買
不是推介: 665 <4.89 493 < 2.0 不是推介 82 2-2.5

2010年9月7日

股票市場倚天屠龍記

《華爾街日報》--在金庸(新聞 - 網站 - 圖片)的武俠世界中,江湖上的勢力往往有正邪兩派,一方是所謂的名門正派,另一方是所謂的邪門歪道。其實,正邪之說都是名門正派為了標榜自己的江湖地位而創造的,名門正派和邪門歪道之間不見得有多大的本質區別。就拿《倚天屠龍記》來講,裡面的名門正派讓人感到可恨,而被稱之為“魔教”的明教卻並無太多邪氣。正邪之間互相貶損,也許只是因為理念上的不同而已。


股市上也有類似的正邪之分,互相之間也各有成見。在價值投資盛行之後,很多信奉者談選股必論業績估值,談研究必說理論框架,而投機者往往無視這麼多束縛,“不管黑貓白貓,只要抓住老鼠就是好貓”。這就好比江湖中的名門正派有諸多繁文縟節,又以正義、俠義自居,而邪門歪道一方就顯得逍遙自在多了。


投資還是投機,這是個問題。然而在股市中,大家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賺錢。盡管方法方式不同,最後還是殊途同歸。至今也很難分清,投資和投機,到底孰優孰劣。


最近這些日子,中國股市“二八”現象十分明顯,以銀行和地產為代表的周期性行業板塊一直維持振盪,顯得死氣沉沉,而概念股和中小盤股卻屢屢創出反彈新高,一片欣欣向榮。


對於價值投資者而言,現在的市場環境確實很難操作。中國宏觀經濟數據一直走弱,美國經濟復蘇的步伐又明顯放緩,再加上信貸管制和地產調控,這些因素無論如何也提振不了估值較低的大盤藍籌股。而不斷上漲的概念股和中小盤股,估值又已經高得讓人生畏,這些強勢品種脫離了基本面,幾乎淪為了純粹炒作的對象。


對於投機者而言,一看概念,二看趨勢,“有題材、在上漲”或許就是很好的買入理由。他們才不管估值高不高、業績有沒有,總不能眼看著股價持續上漲,為了所謂的價值投資理念而放棄贏利機會吧?


在江湖中,除非食古不化者,名門正派和邪門歪道也有互相變通。《笑傲江湖》中的岳不群為了武林盟主之位,最後走了邪門;日月神教的曲洋也因為同衡山派劉正風的知音之情而自斷經脈而死。


股市中價值投資者也好,投機者也罷,最終可能都難擋利益的誘惑,放棄原來堅持的原則。日前,就有一家大型券商在發給其私人客戶的報告中寫道:“沒有人會懷疑持有不同個股,將有不同的心態。如果要想改善自身的績效,最重要的轉變是觀念上的轉變。要想獲得收益,請首先忘記過去三年中,那些耳熟能詳的績優股;要想獲得收益,請忘記個股過去的收益水平。不要試圖為股票價格設定一個所謂的價值區間,存在就是合理,哪怕它確實高估了許多。”


這段話建議投資者徹底放棄業績和估值的束縛,順應市場潮流,遵從市場趨勢。在當下的環境中,就是鼓勵投資者進行趨勢投機,進行概念股的炒作。


從表面上看,這個建議似乎與研究機構的身份和定位相悖。但如果無視過程,只關注結果,這又很可能成為當下在市場上贏利的一個關鍵。說到底,股市只是一個交易場所,所有參與者只是為了賺錢,而不是為了堅持某種道義,即使是為了堅持某種道義,也是因為相信這種道義可以帶來贏利。


靈活變通、沒有原則有時讓人不齒,但集大成者,往往都是順勢而為。張無忌和令狐沖這兩位金庸筆下神采奕奕的主角,也都是出身名門正派卻又不拘泥於小節。金庸封筆之作《鹿鼎記》中的韋小寶,除了極講義氣之外,更是完全不受繁文縟節的束縛,最終從一個揚州煙花之地走出來的小混混,成為了權傾朝野的大人物。


回頭看股市,明星基金經理、華夏大盤基金的王亞偉,其投資策略也有明顯的與眾不同之處。他不拘泥於通俗的價值投資理念,有時大膽配置各類存在重組預期或有隱蔽資產的股票,有時大比例配置銀行股,卻堅定地以絕對贏利為目標。華夏大盤基金的業績一直在基金業內排名靠前。
在當前的格局演變下,A股到底是漲還是不漲,很大程度上由市場的主流趨勢來決定。如果人人堅守價值投資,則大盤難有上漲動力;如果人人參與投機炒作,則市場上漲似乎也並無難度。畢竟現在資金面是比較寬鬆的,如果10年前的中國股市有現在的資金環境,想必也很有可能沉浸在一輪泡沫之中了。


本文作者傅峙峰是《華爾街日報》中文網專欄撰稿人。文中所述僅代表他的個人觀點。

9月 6日 星期一 12:20 更新

2010年8月18日

香港的一切苦難來自對房地產的迷戀 

 本文來源於財新網  

香港夢想內地客會來買樓,加上不負責任的低利率,令其樓市充滿泡沫;高樓價是影響香港競爭力的根本障礙  

【財新網】(專欄作家 謝國忠)

1997年房地產泡沫破滅後,香港經濟便停滯了。過去13年裏,香港人均的名義GDP(即未經通脹調整)上升了百分之十幾。但因港幣兌人民幣的匯率跌了五分之一,而香港的生活用品大多來自內地,生活成本其實由人民幣決定,因此,說香港經濟“停滯”其實已算客氣。事實上,若都用人民幣衡量,自亞洲金融危機以來,香港人的生活標準降的比日本人多。  此外,若沒有中央的支持,香港的經濟表現還要差許多。例如,香港實行零關稅,內地客人去香港購買奢侈品,這是香港經濟的一大亮點。但是,大陸其實完全可以取消奢侈品的進口關稅,因為大陸並沒有相應的競爭行業。大陸的高關稅僅是幫助把需求導向了香港。  

香港股市是另一個經濟亮點。它其實只是中國股市的國際板。上海其實可以很輕鬆地搶它的生意,只要把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額度提高到5000億美元。沒有中央的支持,很難想像香港的經濟會是今天的樣子。  

香港所有的苦難,可歸咎於它對房地產的迷戀。經過1997年的泡沫破滅,照理說,香港應當能夠永遠戒掉對房地產的癡迷。日本就是這樣的。然而事實恰好相反。香港人最新的夢想,似乎就是等一個土土的大陸佬來敲他的門,掏出幾百萬美元來買他的公寓,然後他的下半輩子就有著落了。這樣的夢想,加上低利率,支持著香港樓價,令其比1997年的高峰期僅低了十分之一。  “香港的房地產是無價的,”當地一名炒房老手告訴我, “這就像一個宋朝花瓶或畢卡索的畫,內地有13億人等著收藏它們,你說標什麼價好呢?”  

內地人提著成袋的現金到香港買樓,這樣聳人聽聞的故事在香港時有耳聞,但支持這個城市泡沫的真正原因是債務。這是老生常談了。相比其經濟增速,香港的債務上升速度是前者的三倍。事實上,香港私人部門的杠杆率甚至比1997年更高。經過1997年的崩盤,還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把杠杆率拉的如此之高,這也算是香港特色。  

香港金融業完全不負責任的行為助長了泡沫。普通的按揭貸款與香港銀行同業拆息掛鈎,還不到1%。只要利率提高至3%,許多借款人就會陷入麻煩。難道這樣的金融產品比美國的次級抵押貸款要強?香港政府如何能容忍這樣的金融產品?一旦泡沫破裂,香港政府又將被迫通過限制供應來支撐樓價。每經過一輪這樣的週期,香港經濟就會變得更小。  

另一方面,內地城市則在不斷追求規模最大化。目前的樓市泡沫為地方政府提供了融資,讓其最大化地促進發展。當泡沫破裂,它們會任由房價下跌,吸引新的資金接盤。  

相反,每經過一輪週期,內地城市就變得更大。廣州和深圳的人口都將超過2000萬。北京和上海會是前者的兩倍。香港的人口僅700萬,要在中國的超級大城市中脫穎而出何其難矣。  

香港20世紀90年代的房地產泡沫,部分原因是人們對未來充滿樂觀。名義GDP和工資以兩位數的增速上升,樓價上升更快。人們說,樓價比收入上升領先了若干年,應該提前用收入買樓,這也能自圓其說。相比之下,目前的泡沫是一場鬧劇。未來10年,工資不會迅速上升,香港的根本挑戰是來自北部的競爭壓力。過去10年,儘管香港經濟停滯,上海快速增長,但香港的平均工資仍然是上海的2.5倍。  

如前所述,香港的競爭對手已不再是上海,而是像廣州和深圳這樣的鄰居。香港如果不改變增長戰略,它有可能失去在粵語世界的領先地位。  

高樓價是影響香港競爭力的根本障礙。它的住宅市值可能超過GDP的4倍,而僅僅一半人口擁有自己的住宅,其餘居住在政府的“公屋”,或政府補貼帶福利性質的“居屋”。香港經濟以房地產為中心,在全世界獨此一家。  中央對香港的政策優惠,其實以抑制上海為代價。但這樣的政策能持續多久?上海人口僅占全國的1.6%,而上繳的財政收入是全國各省份中最多的。另一方面,香港貢獻的財政收入是零。忽視最能幹的兒子,補貼最懶的兒子,這樣的局面能持續多久?  香港必須以地產政策平衡數量和價格,保持相關性。首先,政府應該制止瘋狂的按揭產品,否則下一次衰退到來時,政府會吃盡苦頭。對於高風險的抵押貸款,應要求銀行作出更高的撥備。  

其次,香港政府目前的主要收入來自賣地,應考慮物業稅,以此取代前者。稅率可以從百分之二開始,最終達到百分之五。這樣一來,政府可降低支持地價的動力。考慮到香港人口老化,福利開支上升,這樣的政策無可避免。  

第三,香港目前的商業集中在維多利亞港周圍的狹小地帶,政府應規劃替代性的更大的商業中心。新址可考慮設在大嶼山。香港投資建設港珠澳大橋要花一筆鉅款,若無戰略擴張,花這筆鉅資不值當。  

香港人夢想把房地產賣給內地投資客,到頭來這可能也就是一場夢而已。人口老化,經濟不振,仰仗中央,香港正痛苦地滑向邊緣化。該醒醒了。■

2010年7月17日

財經演員訓練班

TVB 的藝員訓練班,訓練出不少影視界出色演員。例如:周潤發、周星馳等。其實在金融界也有不少專業財經演員,他們的演技也神乎奇技,無論升跌市,都可準確分析!
有些朋友想入行做財經演員,可惜市場上苦無相關課程。有見及此,筆者全球首次公開專業財經演員訓練班絶密內容,希望為有志入行人士提參考,為金融界訓練演藝人才,而且費用全免!
要成為專業財經演員,就一定要說話內容夠專業,要說話內容夠專業,就用專業詞句。只要用以下專業詞句,組合成一系列句子,就可作出最專業分析。專業到可以把散戶投資者嚇餐死!
一、王牌專業用語
1. 『資金流入/流出』

解說:『資金流入/流出』是最常用王牌專業用語,百發百中,簡直是天下無敵。如果升市,你就分析是因為『資金流入』;如果跌市,你就分析是因為『資金流出』。
至於對於有些深入問題,例如:資金流入多少?流入那一個板塊?流入那一隻股票?何時流入?何時流出?可不可以流入前告訴投資者?‧‧‧你就算不懂回答,也大可放心,因為散戶根本不會問這些醒目問題。
2. 『大戶買貨/沽貨』或『基金經理買貨/沽貨 』
解說:『大戶買貨/沽貨』或『 基金經理買貨/沽貨』也是一絶。如果升市,你就分析是因為『大戶買貨』或『 基金經理買貨』;如果跌市,你就分析是因為『大戶沽貨』或『基金經理沽貨』。
至於對於有些深入問題,例如:大戶買多少貨?買入那一個板塊?買入那一隻股票?何時買入?何時賣出?可不可以買入前告訴投資者?‧‧‧你放心,你也不用想如果解釋,因為散戶也不會問這些醒目問題。
3.『外圍因素』
解說:如果升市,你也可以分析是因為『外圍因素』向好,帶動港股上升,例如:美股上升,或A股上升;如果跌市,你就分析是因為『外圍因素』變差,拖累港股,例如日本下跌,或A股下跌。
二、阿媽是女人分析
1.『恆指企穩 X , 有機會上望 Y』或『跌穿 W,有機會下試 Z』
解說:例如,『恆指企穩 20,000 點,有機會上望 21,000 點』。企穩20,000點,當然有機會21,000了,難道企不穩20,000,會有機會上21,000嗎?至於有些難答問題如:今次恆指可以企穩20,000點嗎?誰知道呢?你遊下花園回答就算。
2.『今年恆指高低波幅有機會大約 X 點,至 Y 點』 或 『今年恆指有機會上望 Z 』
解說:例如一位財演名宿在2010年頭時說:『今年恆指高低波幅有機會大約 18,000點,至28,000點』。名宿果然是高手,大拿拿成10,000點波幅,九成九都估中!
至於為何恆指有機會上望28,000? 而不是27,000?或29,000?‧‧‧不用解釋。有機會即是多大機會?八成?九成?七成?‧‧‧也不用解釋。統計學的標準差(Standard Deviation)是多少?‧‧‧唔好煩啦!散戶點會識這樣問?!
3. 『成交配合』
解說:大成交就是成交配合,少成交就是成交不配合。連小學生都明的專業用語!
三、亂吹必勝法
1. 『留意/有利下例板塊』

解說:只要列出三至五個板塊,就可以包括市場約50隻至200隻股票,到時只要有兩三隻上升,就可以在下次演出時炫耀一番。例如:可以留意,內需,內銀保險,新能源板塊。嘩,當中包括超過百隻股票,又點會不中!
2. 『唱好又唱淡』
解說:先講好方面,再講壞方面。無論以後升跌,你都估中,絶!
3. 『超級馬後炮』
解說:如果某股上升,搜集所有利好消息或利好因素,只講好方面;如果某股下跌,搜集所有壞消息或壞因素,只講壞方面。
4. 『暈浪技術分析』
A浪,B浪,C浪,到調整浪,有機會行D浪;三隻烏鴉,穿頭破腳,晨光之星;100天線穿200天線,20天線痴左線,痴50天線。
解說:自由發揮,總之,心法是要講到觀眾不明白。對,重點是讓觀眾不明白你說甚麼!他們就會以為十分深奧,覺得你才是專家!雖然你可能不懂炒股,甚至沒有持有以上股份。

表情方面

至於表演時的表情就要更專業,穿老西,撓起手。請向周星馳的《喜劇之王》學習如何『情緒是由內到外再回到內』表情。
以下是財演名宿的實例示範,如果你明白當中手法,恭喜你,你已經專業財經演員訓練班畢業了!


07/07/2010 09:16


《選股YY-XXX》20000徘徊
《選股YY》今天(7日)的分析很易做,20000上下徘徊,但如20000區真能成為個有支持之區,則後市是可望向好(二、阿媽是女人分析 – 『恆指企穩 X , 有機會上望 Y』),因為不少近期公布業績的公司,逾70%錄有盈餘或虧轉盈,這終會利好股市。
  在7月中後,歐洲債務危機將有較明朗的退去,農行(01288)(滬:601288)上市後,被凍結逾萬億元資金將可回流市場,這筆資金未必全流回入股市(一、王牌專業用語 – 『資金流入/流出』),但在筆者於《ZZ日報》周一(5日)文所指的四大淡友前鋒,有三個會陸續缺氣時,亦會利下半年股市。 (三、亂吹必勝法 – 『唱好又唱淡』 歐洲債務危機將有較明朗的退去(唱好) + 這筆資金未必全流回入股市(唱淡) )
開始有較多證券行分析認為港股後市可望25000 (二、阿媽是女人分析 – 『今年恆指有機會上望 Z』) ,是否過份樂觀?到7月底已可以有初步答案,7月如能收於20500上,已是向好之兆。 (二、阿媽是女人分析 – 『恆指企穩 X , 有機會上望 Y』)
《ZZZZ日報研究部主管 XXX》

筆者想在此補充,筆者本文無意批評任何人,其實也有很多財經分析員(或人稱財經演員)都是敬業樂業,他們用心研究,為散戶投資者提供有價值分析和投資知識,對香港金融界貢獻良多。筆者只是想以此文章穿破少部分財經分析員流於表面的分析。希望分析員能真正用心研究,提升業界水平。
投資者也不可把投資失誤責任全歸咎於財經分析員。要投資,必先求知。投資者有責任學習投資知識,提升自己水平,作出獨立分析。良好需求,創造良好供應;有良好水平的投資者,才會有良好水平的財經分析員。

2010年7月14日

2004年與2010年港股的比對 (A)





觀乎恆指過去年半(2009年年初至今)的走勢,不難發現與2003/04年的也有幾分相似。那麼恆指往後的走勢會否如2004年年初般,完成目前的調整後重新展開新一輪上升浪?歷史會否那麼簡單地重演不得而知,但若然我們回顧2003至2005年港股的表現,瞭解當時走勢一些背後動力及客觀環境因素,並與目前作一比對,相信不難為後市的走勢找到一點啟示。 首先,讓我們先瞭解2003至2004年恆指的走勢。2000年科網股泡沫爆破,港美股市陷入熊市,加上2001年「九一一」、2002年英隆事件,以及 2003年沙士的衝擊,令港股展開長達三年多的熊市。其後,隨著聯儲局積極放鬆銀根,外圍股市開始見底喘定,加上中央對本港經濟政策的傾斜,令恆指於 2003年4月25日跌至8409.01低位後,展開首輪升浪。是次升浪伸延至翌年2月18日的13928.38為止。
隨後市場預料聯儲局開始調升利率收緊銀根,加上港股已累積一定的升幅,故恆指展開新一輪調整浪,截至同年5月17日為止。完成這次調整後,恆指其後數年便呈反覆上升的趨勢【表及圖1】。簡而言之,2003至2005年期間,港股大致呈斜「N」形的走勢。

*兩次走勢相似*

那麼過去年半以來恆指的走勢,如何與2003/04年(首輪升浪及調整的走勢)比較? 首先,2009年熊市低位,相信讀者還有印象,美國樓市泡沫爆破後,2007年次按危機掩至,2008年下旬更引發雷曼爆煲,環球金融市場信貸出現前所未有的緊絀(Credit Crunch),環球股市大瀉,恆指也於2009年3月9日跌至11344.58的週期起步低位;其後,才於此低位展開新一輪的上升浪。換言之,2009年的低位與2004年有相若的背景,都是經過連串衝擊造成。 其次,銀根寬鬆促成首輪反彈浪。恆指跌至2009年3月的週期起步點低位後,隨後在聯儲局(連同其他多國央行,包括人行)實行極度寬鬆貨幣政策與財政刺激,令恆指從谷底反彈至2009年11月16日的22943.98高位【圖1】。

第三,首輪反彈與前下跌浪相若。2003年恆指低見 8409.01後,隨後反彈至2004年2月的13928.38為止,累積上升65.6%,相當於2000至2003年下跌幅度55%(介乎50%至 61.8%的反彈範圍【圖2】)。至於2009年的情況,恆指低見11344.58週期起步點低位後,便從低位反彈至2009年11月的22943.98 高位,反彈幅度逾一倍,但幅度也同樣介乎2007至2009年下跌浪的55%【圖3】。

2004年與2010年港股的比對 (B)

最後,美元轉強、港股調整。兩個不同時段(即2004年2月至5月及2009年11月至今)的首輪下跌浪中,雖然背後均有不同的因素所促成,例如2004年上半年的調整,某程度與當時市場預期聯儲局開始收緊銀根有一定的關係(值得留意的是,恆指於聯儲局加息前三個月率先回落)。至於,目前恆指反覆下跌的因由,主要是受到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影響;然而,兩者均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每當美元價在轉強,港股均處於轉弱的階段 【圖4及5】。

由此可見,2003/04年與2009/10年恆指的走勢,有不少相似的地方。那麼目前恆指的走勢是否預示調整完成後將如2004年走勢般重展新一輪的上升浪? 要解答此問題,我們先要瞭解目前恆指是否已經完成首輪調整浪;其次,對照2003/04年恆指的走勢,目前恆指若完成調整後,是否有條件如2004年下旬之後,展開長達數年上升浪?

*首輪調整似未完結*

根據恆指2004年第二季的調整幅度計,相當於高位回落21.3%【圖1】,或相等於2003至2004年年初首輪上升浪的54%回調【圖6】。至於2009年年底至今的調整幅度,只是相當於高位回落17.3%【圖1】,或相等於2009年上升幅度的34%回調【圖6】,顯然目前的調整幅度較2003/04年的為小。
值得留意的是,2009年的上升浪,累積升幅達103%,明顯較2003/04年的66%大。若然目前的市況與 2003/04年相若,那麼是否反映目前恆指尚未完成首輪的調整?換上另一個角度,根據2003/04年的調整幅度,這又是否預示恆指最低限度有機會下調至2009年上升浪的50%回調支持位(黃金比率),即17129.37?

此外,恆指2004年年中見底後,隨後半年和2005年下旬出現上升浪時,與當時美指數的走勢轉弱頗為吻合【圖4紫色箭咀;逆向座標】;然而,目前美指數暫未完全轉弱,某程度反映目前港股的調整尚未完結。

2004年與2010年港股的比對 (C)



* 數年上升浪有難度*

倘若恆指完成目前的調整後,是否有條件如2004年的市況般,展開新一輪長達數年的上升浪?

這裡我們可以從三個角度著眼: 首先,盈利前景方面。恆指於2003年年初至2004年年初的上升週期中,市盈率(P/E)由不足十三倍攀升至二十倍左右。隨後恆指出現中期調整,P/E亦由二十倍回落至2004年年中的十四倍左右【圖7】。其後,恆指重拾升軌,惟P/E維持反覆回落至2006年年中的不足十二倍左右,反映當時經濟從谷底反彈,企業盈利出現較顯著的上升。事實上,2003年的指數每股盈利,由約650元低位持續攀升至2007年約1800元,累積升幅逾一點七倍。換言之,2004年下旬之後數年恆指的表現,明顯獲得企業盈利增長所配合。


至於2009年的市況方面,於首個恆指的上升週期中,P/E由不足十二倍,大幅攀升至逾二十四倍的水平,上下波幅明顯較2003/04年的大(這大致合理,因為當時恆指反彈的幅度也較2003/04年大)。恆指踏入目前首輪的調整後(調整是否完結還有待觀察),P/E亦回落至目前十四點五倍左右的水平左右,與2004年水平相若。

不過,恆指若完成目前的調整後,盈利能否如2004年般重拾新一輪的上升浪則不太樂觀。因為觀乎目前環球的經濟狀況,未來數年本港企業盈利能保持不倒退已是萬幸,更遑論企業盈利持續出現增長,尤其未來一兩年歐美陷入低經濟增長的機會甚高(若非衰退)。

其次,美元前景未明朗。如前文所述,港股升跌很多時與美指數的強弱呈逆向關係【圖4】;然而,美元短期已累積一定的升幅,會否繼續藉目前歐洲債務危機進一步攀升,暫難以確定,尤其美元幣值若繼續攀升,可能危害美國經濟復甦;但從較長期而言,相信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將間歇性困擾歐羅價,令美元整體走勢不會太弱。

總言之,美匯因素對港股短期或會造成較反覆的表現。惟較長期而言,可能為港股帶來一定持久壓力。 最後,外圍市況走勢的配合。恆指與美股的關係密切,而2003至2005年期間,當時美股走勢反覆上升,利好港股表現【圖8】。至於目前恆指的走勢,由於港股除受美股影響外,對內地股市的表現也有一定敏感度。故此,在分析外圍市況對港股的影響時,便要考慮到中美股市的表現。

2004年與2010年港股的比對 (D)


2009年恆指的上升,基本上獲得上證及美國標普上升的配合。惟其後恆指出現的調整,美股及內地股市也同時出現回調。那麼觀乎目前外圍股市的表現,恆指暫欠缺外圍股市(美股或內地股市)上升的配合【圖9】。換言之,外圍股市的發展暫未支持恆指展開新一輪上升浪。當然,內地股市已累積一定跌幅,會否在較後時間跌勢喘定,則難以預測。不過,若真如此,相信也未必可以帶動港股造好,因為美股中、短期下跌的機會甚高,抵消中國股市回升的利好支持。

總括而言,2003/04年恆指的表現,明顯與2009/10年恆指的走勢有著一定相似的地方。惟 2003/04年其後的走勢出現中期調整後,在美股上升、美匯指數維持弱勢下,以及企業盈利出現回升等有利環境因素下,展開新一輪的升勢(牛市二期)。 然而,目前恆指客觀環境與2003/04年也頗為不同,其中包括外圍股市暫未有展開新一輪上升的苗頭、美指數中期亦未出現明顯見頂回落的訊號(尤其歐洲債務危機未獲得解決前,不容過分看淡美元整體走勢;當然,由於美元已累積一定升幅,相信短期再升的空間略為收窄,令港股表現反覆),以及企業盈利表現也看似未能如2003至2007年間出現反覆回升的趨勢。由此看來,截至目前的數據顯示,恆指或不容易如2004至2007年間展開新一輪的上升浪(牛市),惟短期相信將維持反覆局面的機會較大。


分析員:呂梓毅